资料图:2006年10月下旬,重庆云阳的三峡移民手工加工猪鬃。当地一家以加工三峡猪鬃(猪毛)创汇的生产型企业自2005年1月年产500吨的水煮猪鬃生产线投产以来,465名三峡移民通过对消毒处理的猪鬃进行水洗、水煮、手工整理成成品,年销售量可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中新社发 周斌 摄
中新网1月26日电 中国国家审计署于2006年对湖北省、重庆市本级和两省(市)所属10个移民区县2004、2005两年度的三峡库区移民资金进行了审计。近日公布的今年第1号审计结果显示,部分移民安置质量不高,就业生活较为困难。
审计随机走访了28个乡镇的429户后靠安置农村移民。由于受安置环境容量所限,受访移民的人均耕地数量不足,且多数土层较薄、保水保肥效果差,部分移民生活较为困难。
三峡库区20个移民区县中,有11个区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比较落后,缺乏产业支撑,迁建期间又破产、关闭了近63%的工矿企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部分移民就业困难。
此次审计亦发现,部分移民后期扶持和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较慢。
审计抽查了重庆市万州区等6个区县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均发现存在资金拨付滞后、项目实施缓慢问题。如万州区2004、2005年的153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6549万元后期扶持补助资金,至2005年底仍有 87个扶持项目未开工、5563万元补助资金滞留在区财政局和移民局,分别占项目总数和补助资金总额的57%和85%。其主要原因是项目业主未能按要求落实自筹资金。重庆市2004年度的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类投资计划2005年5月、9月才分别下达到区县,主要原因是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复杂。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并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审计署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库区各级政府和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有关省市应不断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继续统筹解决好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生计问题——
一是加强库区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应进一步向库区倾斜;
二是进一步做好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研究确定适应库区特点的后期扶持项目,增加发展资金,完善有关优惠政策,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以带动移民就业和增加移民收入;
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切实用好移民培训资金。在总体掌握移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结合库区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劳务输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移民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对审计发现的违规使用移民资金等问题,国务院三峡办高度重视,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两省(市)认真整改。两省(市)政府多次召集有关区县专门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国务院三峡办和重庆市还分别成立了整改工作检查指导组,逐个区县检查督促整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