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贾康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
高培勇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师
滕泰
保守估计今年全年财政将增收7000亿元。这7000亿元如何才能用在“刀刃”上呢?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师滕泰。专家们开出了这样的“方子”———
“征管严密+经济快增”双引擎
记者: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从不足4000亿元扩张到38000亿元左右,增长十分迅猛,今年财政增收可能历史性地突破7000亿元,为何会出现这种高速的增长?
贾康: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近几年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培养财源的结果。现在,我们进入收获期了。
高培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而我国税收的连年激增主要归功于税务机关近年来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水平提高在税收增收中的贡献度超过70%,而经济增长和税收政策因素对税收的贡献约为三成左右。
辩证看待财政增收
记者:7000亿元的高增长固然表明了我国经济强劲的增势,以及征管体系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如此高的增长是否隐含着其他的问题,该如何辩证的看待?
高培勇:首先,应看到财政增收可能拉动的GDP增量。预计今年全年GDP将达20万亿元人民币,财政增收7000亿元。如果财政增收部分全部投入出去,那么财政每增加投入2000亿元就相当于拉动GDP1个百分点,那么7000亿元就是3.5个百分点,财政增收的意义远超过了加息和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其次,需要辩证地看待财政对宏观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由此,财政收支规模占GDP的比例也越来越大。2005年,该比例为18.53%,表面上看来不是很高,但如果加上偿还国债支出、社会保障费收入、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后,财政收支将占到GDP的30%以上,这一比例接近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30.8%%的水平。而且,明年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以及增值税转型等重大税制改革仍在进行中,只要经济平稳增长,财政收支规模以及占GDP的比重肯定还会继续攀升。如此高的比例是好是坏,现在还很难说。
滕泰:财政增收固然增加了财政对经济的调节能力,但是我国财政增收过快,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高达25%,财政收入占GDP已经偏高,而且财政收入偏高开始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流向应凸现财政的公共性
记者:7000亿元的财政增支将直接拉动GDP3.5个百分点的增长,如何运用这7000亿增收款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财政收入应流向何方?
滕泰:财政增支的着力点应该在如何改变我国经济模式由政府投资拉动、出口拉动的局面。要达到这个目的,财政必须向居民返利。财政至少可以通过提高四类支出达到还利于民的目的:第一,可以加大对社保的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从而降低老百姓储蓄的愿意;第二,取消利息税,增加存款利息。目前,我国银行的息差过大,增加存款利息,可以提高居民收入;第三,可以适当降税;第四,财政收入的使用要倾向低收入群体。社会财富到一定阶段以后,财政要起到平滑作用,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经济成长的成果。这样消费才能起来。
贾康:财政增收应该解决一些最紧要的事项,比如说,救灾、向农业倾斜、增加社保支出和其他公共支出。另外,还可以考虑偿还一些历史欠账。
高培勇:下一步财政将凸现公共性,因此,财政增收部分主要应该投向基本的公共服务、医疗和社会保障,特别是着力于拉近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享受公共服务的距离,体现公共财政面前一视同仁。(周明 董文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