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弗”事件还没有结束,主要责任人安徽华源前总经理裘祖贻却自杀了。
2006年11月1日,裘祖贻的尸体在住所被发现,警方证实是自杀。
裘祖贻在给同事的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银行贷款、停产整顿、善后理赔、应付款,尤其是8400万企业集资款,我急啊!”资金的压力,内外的交困,裘祖贻不堪重负,终于走上了绝路。
然而,在中国患者普遍感觉医药暴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药企还有资金压力?
“暴利的受益者并不是药厂。对于药品制造商来说,最重要的盈利手段就是降低成本,或许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在竞争中都需要的,但对于国内药厂来说,显得更为迫切。”一位江西的药商对《小康》说。
国家药监局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安徽华源为了降低“欣弗”生产成本没有按规定参数生产,是影响药品安全的主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代理商和医院甚至还有医生的层层挤压下,药厂在微利中几乎丧失了风险的抵抗能力。“如果每盒药的出厂价是1.3元,经过一级又一级的代理,再经过医院,最后到患者手中,价格变为28元每盒,翻了逾20倍。而显然,相比代理商和医院,药厂的所得是微薄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是现有的医疗体制的弊端和医疗市场的混乱导致了安徽华源的悲剧。“这种体制一天得不到改善,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
市场化医疗改革的结果,是居高不下的医疗价格,这让中国百姓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农民,看病难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痛: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医疗资源明显滞后;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接近50%的人应该到门诊看病、30%的人应该住院,但他们却因为无支付能力而得不到救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指出,现在的医疗卫生改革走入困局,根源在于它的基本方向有问题,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市场化的竞争无法保证医疗服务价格降低。
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认为当前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医疗机构之间科学有序的竞争没有开展起来,医疗服务资源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没有理顺,由于政府办医院过多,财力难以支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院收入的90%以上来自医疗服务收费,客观上形成了靠市场筹资维持运行和发展的局面。这种靠市场筹资的机制是导致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群众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为改革做出了努力,譬如出台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农村卫生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六中全会的《决定》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要求……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原有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根本的转变,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假若没有一个制度能够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市场利益的驱动,那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禁令,“疗效”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