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入世5年中国百姓受惠几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入世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百姓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以下一组数据或许能初步给出答案:从2001年到2005年,在物价基本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人均储蓄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5780元和6860元上升到10787元和10493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可见,这5年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参与不仅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业稳定、收入增长。在这5年中,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逐步显现,外贸出口连年攀升,年均增长率达25%,同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就业水平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虽然在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达到800万至900万,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始终维持在4%左右的低水平。

二是消费福利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6年,我国进口关税的总体水平由15.6%降至9.3%。同时,我国取消了化肥、轿车和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手表等13类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的关税配额限制也正逐步放松。贸易壁垒的消除不仅导致了进口产品的量增价跌,对国内同类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也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上收入的增长,中国百姓的物质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2%,而消费增速较快的产品大多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如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建筑装潢材料等。

三是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社会生活更加有序。5年中,仅国家立法机构和中央政府制定、修改和废除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就达2000多件,基本形成了一套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经济部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四个领域的与国际规则趋同的国内法律制度框架。市场经济规则的逐步完善不仅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使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社会生活秩序得到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但是,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双重身份的普通百姓应该清醒而客观地认识到,总体而言,入世5年所带来的“利”大于“弊”,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要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外寻求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民福利的全面提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解决上述关乎自身利益问题的途径,中国的百姓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积极支持本国以开放的姿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张斌 作者系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 市场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