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
(9月12日《新华网》)
幸福是什么,估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即将推行的幸福指数却偏偏要逼着你回答———“你幸福吗?”问题问出来了,但按照我的合理想像,这样的问题通常都不会得到什么乐观的回答,尤其是那些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下负重前行的普通人。他们关心的是房价会不会降、医疗腐败能否得到遏制、小孩上学的费用能否降下来……这些问题好像与“幸福指数”无关,但却实实在在是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虚无缥缈的“幸福指数”离百姓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也许只能成为一些地方粉饰“经济发展成就”的工具。如果统计部门真的有心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并希望通过统计数据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那么,请先推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指数,或让现有的一些指数尽量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好吗?
比如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我始终搞不明白的一点就是,统计部门为什么一直把房价排除在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的解释是,买房很多时候属投资行为。但常识告诉我们,买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最大宗的消费都进不了CPI的统计范畴,这样的指数又怎能不跟百姓的实际感受产生巨大差异,又怎能起到为决策部门做参考的作用?此外,在一些最能反映民生的领域,也迫切需要统计部门推出一些生活负担指数,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参考依据。比如说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在医疗和教育费用越来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今天,统计部门能不能推出“医疗负担指数”和“教育负担指数”,以此来衡量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状态。再比如说在国外已经司空见惯的“税负痛苦指数”,我们的统计部门是不是也能“进口”一下,以此来反映税负的沉重与否,现有的个税起征点是否合理等等。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幸福”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品。负重前行的人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一个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幸福指数,而是切实反映他们生活负担的“生活负担指数”。这一点,统计部门不能不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