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中方专家观点综述

  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中方专家观点综述

  2007年4月25~26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海口联合举办了《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会议围绕“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注民生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WTO与规制改革”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官员学者,及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挪威等国家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中方专家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与会专家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上有其优势。从亚洲转轨国家的实践看,尽管不同的转轨国家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上有所区别,但都验证了“市场经济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提高民众总体生活水平”这一论断。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在于资源与要素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政府手中,价格未能充分反映要素实际供求关系;要素价格的扭曲使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冲动难以受到市场机制的有效制约,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

  也有专家指出,我国已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框架,必须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专家则从我国的实践出发,认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持久。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出发,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负面作用凸显。必须转变这种增长模式,纠正政府某些“越俎代庖”的行为,把市场能做好的交给市场。

  2.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必须着力推进

  专家们认为,要客观地看到,我国虽然向市场经济转轨已近30年,但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他改革形成良性互动。有专家进而指出,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属于没有改革导致的(如资源税问题),有的属于改革不彻底所形成的(如利改税问题)。有专家则提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而不能不切实际地“泛市场化”。还有专家提出,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在破除垄断上下功夫,保障经济运行的公平环境,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3.扩大开放仍然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

  有专家指出,我国加入WTO的实践表明,机遇大于挑战。我国自加入WTO后,一直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最前沿,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依存度等方面大幅提升,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还有专家指出,我国的改革尚未进入到不需要外力推动的阶段。分析对外开放,应该站在促进改革的高度,超越单纯吸引外资的层次。就我国目前的改革而言,仍然需要借助开放加以进一步推动。例如,在我国民营资本仍然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大型国有企业改制还要借助外国资本、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来改变所有权结构;在国内相关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借助外部力量强化约束仍具必要性。

  有专家指出,深化改革越来越难,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开放推进改革。与改革相比,我国开放实践走在改革之前,而开放理论却落后于改革理论,应该强化开放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指导。

  二、以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基本目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有专家提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是大势所趋。我国需要适应这个趋势,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1.把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举措

  一些专家指出,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民生问题在社会矛盾、社会危机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提出来。从改革的现实需求看,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尽快建立可靠的社会“安全网”,形成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保障,这也有利于市场化改革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有专家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更新理念,将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举措。如果理念不更新,很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事倍功半。也有专家从我国公共服务特定的领域出发,阐述了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的差距及其社会后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其突出。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出发,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这些地区。

  2.解决民生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一些专家提出,要从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正视民生问题,不要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阶段性任务。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提低”和“调高”,也要“扩中”。有专家认为,应将民生问题具体化,提高到改善人民福祉的高度。有专家指出,我国解决民生所要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都已经具备,从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和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现实看,必须加快推进,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有专家提出,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这笔资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来看,[JP2]应该重点考虑为全体劳动者加薪。有专家指出,改善民生,既可以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同时将一部分国有企业因“利改税”或“资源税”导致的超额收益上交财政等。有专家提出,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尤其对农民工和蓝领工人,即从福利而不是可支配收入角度着手,可收到更大的效果。

  3.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制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更多是制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长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使城乡差距日益扩大。解铃还需系铃人,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已经是迫在眉睫。针对是否应该设立城市“门槛”的争论,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典型的社会排斥将会影响城乡之间的正常交流,从而使“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设想落空,加剧城乡分治的格局。在分析城乡差距时,有专家指出,这不仅表现在收入差距方面,而且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上的差异是22:1;在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为24:1。有专家进而提出,必须关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及其对农村发展的负面作用。应在农村率先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尽量把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造成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针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专家提出,我国正进入到老龄社会,这一问题对农村的冲击比对城市的冲击更大。农村养老不仅是个人能力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体制问题。目前在我国建立农村保障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都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不能将农村养老仅限于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政府投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有专家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入科学发展之轨、上和谐社会之路”的重要一环。从实际出发,必须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

  1.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应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为粗放型,主要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三高一低”上。从目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速度来看,这样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这也是中央一再强调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对而言,资源并不富裕,如果不改变增长方式,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会超过20年。目前的楼市和股市过热,吸引了大量资金,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有专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增强的两大压力,一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压力正在凸显。面对现实的两大压力,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两大原则:一是经济增长要在资源与环境可承受的条件与约束下进行。二是经济增长要在广大社会成员基本公共需求满足程度的条件与约束下进行。因此,面对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压力和突出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2. 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政府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责任对那些处于相对贫困的人群伸出援助之手,关注公平和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否则,公共服务体制将难以有效地建立。关注民生,不应该是为解决应急问题而提出的短期性和阶段性对策,应该是政府的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有专家指出,必须尽快实现中央地方关系由“以经济总量为基础”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转变,严格规定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有专家提出,在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强化与公共服务体制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增收中的大部分应该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就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而言,有专家认为,应该把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列入社会保障费,不足时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中支出。也有专家提醒,在公共服务体制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政府包办。政府既要积极参与,也要当好裁判员,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完善公共治理结构

  与会专家认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在促进市场化改革和公共服务体制中的作用,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适度下放行政审批的权限,以实现公共治理和谐。有专家指出,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公共治理结构自身的和谐,其焦点在于科学的干部选择机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从现实情况看,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已是势在必行。有专家提出,完善公共治理结构需要充分发挥民众作用,老百姓有权参与公共服务决策。也有专家认为,政府推动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足,在政社互动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外方专家观点综述

  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外方专家观点综述

  2007年4月25~26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海口联合举办了《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来自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挪威等9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本次论坛外方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亚洲转轨国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转轨难题,应强化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平台建设,以促进转轨经验比较与借鉴。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并重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转轨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必须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同步推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既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越南的经济社会改革经验

  越南专家指出,越南在2006年重点推进了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包括:把集团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与此同时,推进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和大型集团公司成员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优化金融政策,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规范股市,以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越南专家还介绍了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经验。1986年以前,越南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由国家全额补助,医疗机构完全由政府控制。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医疗收费和医疗机构民营化趋势明显。政府确保在改革过程中,贫困者可以通过少交费甚至不交费得到实惠。越南专家认为,从越南的实际情况看,要改善贫困人口的医疗状况,采用医疗保险的形式比直接报销医疗费用更有效,且更能规范地管理医疗机构。目前越南反贫困任务仍然艰巨,其贫困家庭比例高达20%,还有很多家庭接近贫困线。为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越南将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包括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改革医疗系统的收费制度;改革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2.蒙古的经济体制改革

  蒙古专家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进展。包括制定经济政策的政府机构重组与分权、鼓励发展私营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实行分税制、银行重组、引进外资等等。下一步蒙古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促进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上。为此,蒙古批准通过了《2005—2010年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包括: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推动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咨询和其他相关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印尼:把反贫困列入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印尼专家介绍,从该国实际情况出发,印尼把反贫困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印尼目前仍然有1亿人生活标准低于每日2美元。印尼将加大扶贫力度,并将此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加入WTO:经济发展的“双刃剑”

  1.越南:以加入WTO促深化改革

  越南专家认为,越南2006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并获得了美国最惠国待遇。这使得越南可以持续扩大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免受不公正待遇。越南专家指出,入世的另一个好处是,促进国内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促进了相关法律的修订,包括竞争法和破产法等。

  越南专家还指出,对越南企业而言入世更是挑战。尽管越南企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一相对优势,但是过度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对稳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利。同时,习惯于高度保护中的越南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这些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2.吉尔吉斯斯坦:加入WTO促国内政策调整

  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表现在:改善市场准入、修改海关相关政策、取消科技禁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3.蒙古:第一个入世的转型经济体

  蒙古是所有转轨经济体中第一个加入WTO的国家。蒙古的专家介绍说,蒙古在履行世贸承诺方面力度很大。例如,蒙古承诺的关税税率约束在20%,但实际上已降到了5%。加入世贸促进了蒙古国内法律的改革。例如,2006年,蒙古正式签署了《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公约》。

  4. 乌兹别克斯坦:客观认识入世的双重影响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指出,加入WTO对该国的影响是双重的。具体而言,入世对其出口、就业有负面的影响,而对进口有正面的影响。总体上,入世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的外贸竞争力在国际上排位比较靠后。

  三、政府改革:亚洲转轨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将受制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各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瓶颈”。

  越南专家介绍说,2006年越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6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通用投资法》规定,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外国投资者,都必须平等地纳入这一法律框架内。这部法律颁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约束了政府,杜绝了在投资过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2006年9月22日生效的108号法令,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投资审批权(除特殊规定外计划与投资部已没有投资审批的职能),加快了政府间的分权。分权化的趋势在企业注册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越南新的《企业法》已授权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管理,授权省、市和州政府主管企业注册。

  越南专家也认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有可能遭遇反复。他们以许可证制度改革为例说明这一点。这项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9年和2000-2003年为前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许可证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在:成立了直属总理领导的特别行动小组;新企业成立的手续从平均40项减少到11项;办理时间从平均6个月减少到10天。但从2002年起,行政审批开始反弹。从2002年的180项增加到2006年的340项,平均每星期增加一项。越南正在采取新的措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永久性的独立机构——监管委员会,以加强法令的实施、监督并评估各种许可证的内容和质量。

  在公务员体制改革方面,越南也在不断探索。从1991年起,越南相继出台了《关于国家公务员的决议》、《公务员法令》等法律,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目前主要的改革任务有三项:一是着力解决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标本兼治,加强反腐,加强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领导的监督;三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塔吉克斯坦的专家指出,目前塔吉克斯坦的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突出,主要表现在:不能有效地管理市场经济;政府过多地参与经济活动;预算制度与国家发展重点与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脱节;缺乏专业和高能的政府工作人员。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中央与地方的职能与权限不明确。

  吉尔吉斯斯坦也面临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例如,政府职能不明晰;缺乏法律实施机制;人力资源贫乏;地区与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不足。

  四、越南经验: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推进

  与会专家认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要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必须配套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越南专家指出,越南国会改革将出现两个趋势:一是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二是部分国会议员将实行专职化。越南计划把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员变为专职议员。越南专家认为,要使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比如强大、坚决的政治决心;能够领导和协调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改革拥护者”等。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