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7日电最近,著名学者汪宏华全新解读《西游记》,他认为《西游记》第9-12回的历史故事虽是虚构,却真实反映了唐太宗与魏征之间长期存在的操纵与反操纵的关系。道士出身的魏征先是暗结同党谋害李世民,后又用所谓仙术起死回生,迫使他做出西天取经的决定。有趣的是李世民也很配合魏征,假装死亡,假装复活。原来他也希望用大乘佛教赎清自己从前杀人无数(包括兄弟)的原罪。汪宏华还从《永乐大典》收录的《西游记》“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残文推断,小说的作者不是明朝中叶的吴承恩,而是明初的罗贯中。原文如下:
一、《西游记》认为封建社会从来没有明君与良臣
《西游记》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过程非常复杂!《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从历史到哲学,到文学,而“西游”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从文学到神话的转化。它的“历史”是东汉汉明帝、唐朝唐太宗、明朝朱元璋时期三次取经的多重历史(参见《唐僧的三位徒弟影射三位帝王》/汪宏华);它的“文学”则是小说虚构的唐太宗与群臣之间半人半神的故事(“附录”-第12回)。唐太宗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奇异之事后,才决定派唐僧西天取经的。
为什么说故事是虚构呢?因为历史上的三次西天取经唯独唐朝的玄奘是出于个人动机,不曾受官方委派。为了让故事具有普遍性,作者便将玄奘取经也作了如是虚构。事实上,虚构很合理。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次向佛不外乎是臣子试图用佛教愚化帝王,帝王试图用佛教愚化民众。即奸臣想做良臣,昏君想做明君。第二,玄奘取经之初虽属民间行为,但归来之后,仍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产生的效果与其它两次的皇帝委派没有区别。
虚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揭批三位帝王中的佼佼者李世民、历代良臣中的楷模魏征的种种劣迹,反映整个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极端丑恶。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明君与良臣可言。
二、道士出身的魏征用妖术操纵唐太宗
那么,魏征与李世民在取经一事上是如何操纵与反操纵的呢?魏征的谋略分两步走。第一步,暗结“道”党徐茂功,让唐太宗心生愧疚并致病。
先是渔翁张稍、泾河龙王、算卦先生袁守诚制造了一场离奇的官司。大致情节是,张稍在神课先生袁守诚的指点下,捕鱼百发百中,泾河龙王听说之后担心水族会断子绝孙,就化作白衣秀士与袁守诚打赌赛,预测来日下雨的情况。龙王通过克扣雨量赢得了赌赛,却也因此触犯了玉帝的天条,罪该由人曹官魏征“梦斩”。此时,袁守诚又告诉龙王说,如若能向唐太宗讨人情,或许还可免于一死。唐太宗认为事情不大,就爽快地答应了老龙的请求。唐太宗碍于脸面没有直接向魏征徇私,只在退朝时留下魏征,与之对弈,以便错过他执法的时间。谁知魏征还是借盹睡之机将龙王梦斩了。随后秦叔宝与徐茂功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进来奏报。
从此,唐太宗抱愧在心,总感觉有龙王的幽魂缠身,听到“寝宫门外,入夜就有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直到委派秦叔宝、胡敬德守门才肃静下来。然而,等到唐太宗决定不劳驾二位将军长期守门,改用“二将军的真容,贴于门上”之后,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这时徐茂功便奏道:“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卫。”自从魏征提着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门,就再也没有鬼魅了。
从上述情节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其一,“梦斩泾河龙”是由魏征导演,目的在于通过神化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与执法如山的品格,羞死愧死唐太宗。其二,“抛砖弄瓦”也是由魏征的人所为,目的在于进一步恐吓唐太宗,直到病危。其三,徐茂功是魏征的同党(都是道士出身,且为瓦岗寨的老战友)。通过徐的推荐,魏征证明自己不仅能文治文谏,还能用屠龙剑驱鬼避邪。文武双全。
需要解释的是,故事中所有鬼神都是不存在的,既没有泾河龙,也没有所谓梦斩。唐太宗见到的血龙头不过是徐茂功帮忙做的一个假龙头;屋顶的鬼魅也尽皆人力所为。为什么叔宝、敬德亲自守门时,屋顶没有了响动,而换成门神画样之后,又开始乱响了呢?很明显,只有人才能分清画样与真人的差别,鬼魅是分不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