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首都第二机场落户大兴 南苑军用机场或搬迁 中粮40亿建粮油基地 -五月256亿股限售股解禁 市值超过2800亿 四月份逾500亿资金出逃 -平均工资统计制度将改革 拟涵私企个体户 -胡锦涛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 强调担负历史重任 寄语青年 -中美政商界精英对中国经济发展投信任票 骆家辉就任美商务部长 -中日韩就区域外汇储备库出资份额达共识 亚行将建30亿美元基金 -一季度"拐点说"初步成立 上市公司基本面好转 沪深基指重拾升势 -工信部否认3G影响人体和环境 资费沿用2G 首都机场动用缉毒犬 -浙江把控制失业率纳入政绩考评内容 福建放宽直系亲属户口迁移 -08年底中国共青团团员达7859万名 见习基地助力青年就业创业路
首页>>文化发展
五四精神在台湾从未断绝 时代重拾热血与理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张我军倡五四 白话文学引入台湾

五四运动人物张我军是板桥人,早年至大陆工作及求学,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返台引入白话文学作品,倡导五四精神,专家学者认为他是台湾新文学先驱,是引介五四精神的桥梁。

张我军身兼诗人、评论家及中日翻译家,童年贫苦,板桥公学校毕业后,当过鞋店学徒、银行工友,勤奋自学古诗及中国旧文学。

1921年他调往位于厦门的银行支店服务,1923年前往上海参加“上海台湾青年会”推动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运动,并至北京发表“至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等作品,点燃台湾“新旧文学论战”。

他在1924年返台,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等作品批评旧文学,担任台湾民报社汉文主编。1926年至北京求学,来年发起成立“北京台湾青年会”,创办“少年台湾”,并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毕业后留校担任日文讲师,翻译书稿,与连震东、洪炎秋与苏芗雨自封“台湾四剑客”。

1946年张我军迁回台湾,际遇多折,1955年因肝癌病逝,享年54岁。张我军的二子张光直,曾任“中研院”副院长、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是知名考古学家。

张我军在台湾新文学运动扮演重要角色,王晓波表示,张我军将五四运动的观念带回台湾,推广新文学运动,并引发台湾新旧文学论战,大力批判旧诗人。

学者王晓波指出,新文学运动提倡“我手写我口”精神,大陆当时有书写文字的统一国语,而台湾的方言却没有通行的书写文字,张我军提倡使用中国语的白话文写作,又引发白话文之争。

遭逢大时代变迁,张我军也积极争取民族地位。王晓波说,张我军除推动台湾文学本土化外,并积极投入台湾殖民地人民反殖民国运动。

张我军的白话文当年深受重视,王晓波表示,1925年孙中山逝世追悼大会,悼词采用张我军的作品,因而日本方面批评他是不爱台湾的“非国民”。张我军则反击指出,孙中山是中国、东亚和人类的伟人,为人类的伟人掬一把同情泪,如果连这样都做不到,是非人类。

此外,张我军的新文学作品在台湾具有代表性意义,文学史料研究专家秦贤次表示,张我军的新诗“沉寂”及“对月狂歌”,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新体白话诗,“沉寂”是追求夫人罗文淑所有的新诗。

张我军在北京所作的“至台湾青年的一封信”,更是引爆台湾日据时期新旧文学论战的导火线。回台后,发表批判意味浓厚的“糟糕的台湾文学界”,对当时台湾旧诗社及旧诗人极尽嘻笑怒骂,并引发旧诗人反击。

张我军在台湾推动新文学运动不遗余力,1925年出版新诗集“乱都之恋”是台湾新文学史的第一部新诗集,为倡导白话文,写“中国国语文作法”,以国语文与文言文作区分;并透过“台湾民报”转载大陆著名作家的新文学作品,在台湾撒播五四新文学的火种。

张我军在新文学的造诣,顾敏给予高度肯定,他说,一般白话文新诗作品容易与西洋翻译诗纠缠不清,但张我军的新诗作品处理得很好,突破了中外文新诗创作间文法差异问题。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铅华洗尽惟留墨香 寻找"五四"人物在台足迹
名人论"五四" 毛泽东:每个青年都要担负这个责任
共青团见习基地助力青年就业创业路
胡锦涛寄语青年: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同大学生共迎五四 强调勇敢担负历史重任
与当代现实相结合 大学生该怎样纪念“五四”
旅西华人单身男青年:压抑的七情六欲有苦难诉
图片新闻:
亚洲外汇储备库年底前成立 中国384亿美元参与
“五一”小长假期间 各地景区人气高涨(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