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碉楼
闹市古碉楼原是监狱?
在广州市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的交界处,车水马龙。一堆繁华现代建筑中,一栋20多米高的碉楼式青砖建筑显得特别醒目,上书繁体楷书“东平大押”四个大字。
“每次下班路过这里,都会觉得很神秘,在这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怎么会有一座古碉楼。”来广州工作数年的白领吴女士向记者说道。
这栋楼是干嘛的?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为什么能在这样的闹市区保留下来?带着疑问,记者相继走访了古碉楼、相关单位和专家,揭开层层谜底。
谜团
碉楼是古代监狱?
“东平大押,押囚犯的地方,估计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监狱吧。”路边一位被记者“抓住”的行人回答道。顺着他的思路去看,还真像:碉楼由坚硬的青砖砌成,墙壁足足有40公分厚,有市民开玩笑说“子弹都打不进去”;碉楼共三层,上面两层都对称地开了五六个小窗口,花岗岩石砌筑,呈长方形,只有20厘米宽、40厘米高,由里向外渐窄。
专家解答:“大押”其实是典当行的意思。古时典当行需要以衣饰等实物作为抵押品,故名“大押”,“东平”是这家典当行的宝号。
谜团
为何字迹焕然一新?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东平大押”的字迹很新,跟陈旧的碉楼有些不匹配。原来,该碉楼历经百年沧桑,相关文物资料已不知所踪,之前上书的字迹早已毁去,当铺的号名也无从得知。
专家解答:“东平大押”字样乃是专家采用繁体楷书黑字将这一流失数十年的当铺名称重新恢复。今年年初,越秀区政府投入了近180万元,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复原整修,6月份已竣工。
谜团
缘何墙面多“补丁”?
高耸的碉楼,四面墙都有一块块与原墙颜色不一的新砖,远远看去就像布满了“补丁”,这是怎么回事?
邻居解答:当时住在那栋楼里的人,为了通风透气,便砸破墙壁,开了一扇扇“亮窗”。后来古楼修复,便成了这大块大块的“补丁”。
谜团
神秘老板是谁?
这当铺原先的主人是谁的?一位50来岁的老广州说,他小的时候这个当铺就闲置了,从来没看到业主出现过。之前也没有人来修葺过,破破烂烂的。
邻居闲话:曾经在墙面上一处比较隐蔽的石碑,上面刻着“由此墙对开,一尺六寸华尺系本堂余地”的繁体字样,其后属名“谭余庆”。以此推测,这家当铺的主人应该姓谭。
专家视点
民俗专家叶春生:
创文物绿色开发新模式
“这是一件好事!”著名民俗专家叶春生教授对建典当行博物馆的事情非常支持,此举可以让市民们更好地了解广州的那段历史。
明清时期,广州典当业曾经十分兴盛,到了民国初年,开始渐渐没落,待到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通货恶性膨胀,货币贬值,当押店也先后关闭停业。这一段由盛转衰的历史,“大东门当铺”是最好的见证。
今年年初,广州市文化局专门组织了当铺商号原名字论证会,根据民国资料记载,该当铺与记录的“东平押(惠爱东路1号)”坐标相符合,后确认该当铺原名应为“东平大押”。现存建筑为当年当铺的仓储楼。改造后,新东家每年将投入15万用于维护和博物馆日常运作。
叶春生说,在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专业典当行博物馆,但在国内很少见,“大东门旧当铺博物馆”应该是广东省内的第一家。
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绿色开发模式,既保护了荒弃的文物遗产,又实现了它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谢思佳 张启 邬红波 李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