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丝弦霸州市建设文化名城探秘
“若览益津风情处,巷陌遍闻丝弦声”。这里是京剧大师李少春的故里,国画大师许鸿宾的家乡。
2005年以来,随着戏曲、翰墨、词赋、温泉之乡及胜芳古镇“四多一镇”的精彩亮相,“文化名城”成为了霸州的名片。
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今天,霸州将“建设文化名城”同“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共同确定为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那么,霸州人又是怎样以文化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昵?
品牌效应
1月9日,是胜芳古镇捐资捐建文化恢复工程活动的启动仪式。仅一天,胜芳的企业家们捐资达1亿多元。
企业家们如此慷慨解囊,看中的会是什么呢?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雪梅一语道破天机。
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更多地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像法国,以香水为代表的“美好法国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带动了法国许多行业(如服装、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对整个法国的经济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美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充分展现了美国人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开拓的形象,从而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胜水荷香,万古流芳”的胜芳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是我国北方非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业集散地,留下了两座古院落和众多的百年老字号,特有的民间花会艺术和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贯通南北、融汇中西的北方古镇风韵。
如今古镇的重建,就是耍向更多的人传达一种胜芳古镇商业文化历史悠久,胜芳人博采众长,乐中求富的精气神。他们希望胜芳古镇的品牌形象对胜芳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重要而长远的作用。
2007年以来,霸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三年投十亿。建设新胜芳”,恢复建设胜芳古镇的设想。
企业家们在重建古镇中的表现。也正是体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
其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在霸州早已有之,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每年正月十五,三十多道“胜芳花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在霸州这样的文化品牌还有“戏曲之乡”、“翰墨之多”、“词赋之乡”和“温泉之乡”。在中国文化百花齐放,迅速向世界渗透影响力的时代,霸州人也在打造着自己的文化竞争力。
产业“翅膀”
“县域的发展就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孩子生出来之后,只要有饭吃,有水喝,有适宜生长的环境,20年之后,他就是一个健康的青年;但是如果不让他上学,不让他读书,20年之后,他就是一个‘健康’的文盲。”霸州市长杨杰如是说。
“同域竞争最本质的就是文化竞争。”杰在接受《农民曰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并做出了一种大胆的预见。
“20年后,城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无论是“四乡一镇”建设,还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霸州文化艺术节,都是从这种长远观念出发的。
在“翰墨之乡”王庄子乡靳家堡村,书法爱好者有210人。“书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靳家堡村农民书画协会会长李海军说。“不少有头脑的村民不断尝试让农民绘画变成一种文化产业,村里现有仿古瓷厂20余家.已成为北方最大的仿古瓷生产基地。”
靠文化产业致富的张汉东、孔领旺、张宝银等企业家,反哺扶持书画社,比书赛画成为当地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霸州文化产业正以朝阳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温泉旅游、乐器制造、工艺品加工、仿古家具等已形成规模;信安的人造琥珀、东段的镶嵌木画、胜芳的花灯、扬芬港的乐器已远渡重洋、畅销欧美……
给文化插上产业的“翅膀”,借用杨杰的比喻,就好比是让一个有文化的孩子,又有了一个缝康的身体。
和谐文化
王文清是霸州市戏曲协会秘书长,一辈子只有一个爱好,拉京胡。每天,他和一班戏迷、票友像赶集一样穿行于乡间路上,聚集于每个街心花园、乡间小院,切磋、演练。
“我们这里头有普通老百姓,有机关干部,还有企业老板。琴一拉,戏一唱,没有身份高低贵贱,只有技艺高低。”王文清这样对记者说,“你要是亲眼见过就会明白,不管你是骑车上班,还是下地干活,都能听到琴声戏声,那种和谐让人感动。”
“每月二十八,霸州听戏去!”“霸州月月唱大戏”如今已是声名远播,无论是周边县市,还是京津的戏迷、票友,都是李少春大剧院的常客。
从2006年开始,每月28日安排一期高标准、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京评梆昆,梅葆玖、李维康、赵葆秀、于魁智、叶少兰……你认识的名家,几乎全能在这里见到。
令人称道的是,“月月唱大戏”如此成功,却没花政府一分钱,而是采用“市民点菜、名家下厨、企业埋单、社会受益”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光明日报》记者在采访霸州文化建设后写道:“这里的干部们,上上下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
“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举全市之力抓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打造和谐农村的目标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霸州市委书记辛绍杰这样说。
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谷风诗社……普通群众在这里是角儿、是画家和诗人。
这是一一个巷陌闻丝弦.柴门飘书香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