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保泥板本月底完成
吴建成说,36根底托梁穿引完毕后,就留下了35条宽窄不一、最宽不超过15厘米的缝隙。要再穿35块保泥板就是为了挡住这些缝隙,不让沉箱里面的泥水流出来,使沉箱在起浮后,仍然能够像当初在海中一样保持被泥沙覆盖住,并且不改变其中的水环境,“风浪条件适合的话,穿保泥板的工作大概进行到本月底就能差不多完成。”但穿完保泥板并不能马上起吊。
此时,还有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序是对沉箱的底托梁以下部分进行切割,而切割要等到正式吊装前才能进行。在切割以后,沉箱底托梁以下的部分就将永远留在“南海I号”沉没的位置。
他介绍说,另外一项场外工程,是水晶宫南大门外的海上码头。
华天龙下月15日到场
根据有关方面的预计,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南海I号”或将在12月中下旬出水,“但这需要一周左右比较好的天气,最好是6级以下的风浪。”
吴建成说,华天龙预计在12月15日左右进入打捞现场。而华天龙的进场标志着““南海I号”即将吊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造价昂贵的华天龙每天运转需耗费40万元,因此它进场后肯定要很快进行起吊,否则打捞成本又将增加,而有打捞局内部人士称目前打捞“南海I号”花费的成本已经达到了7100万元。
据了解,在起吊装载“南海I号”的沉箱时,半潜驳的甲板将沉到水面以下约15米的深度,随后华天龙将沉箱吊起。但沉箱不会离开水面,华天龙将吊着沉箱平移到半潜驳上。
记者了解到,从沉箱起浮放到半潜驳上,再由半潜驳托回二三十海里外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所花的时间也许只要一天。而需要好的天气,是为了沉箱在半潜驳上能放得安稳,不受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