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8日专电 题:红色,是怎样点亮荧屏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明星、万一)
没有噱头遍地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没有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亮点”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荧屏——它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期间,以5.26%的收视率摘走央视电视剧的收视桂冠。
作为“红色故事”的《恰同学少年》的热播,打开了电视剧创作的一扇明净的窗,也启示着人们:只要完美地将艺术创作和革命传统题材结合起来,红色,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
艺术创新,拉近历史的天空
《恰同学少年》以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为主线,展现了他受到良师杨昌济、徐特立、孔昭绶的熏陶,修身立志、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上下求索精神。
但是,这么一段近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如何能拨动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弦呢?
“看这部电视剧,我一点都没有觉得这段历史离我很远,相反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串联,让我觉得很亲切和理解。”北京十四中高二学生罗陈宇说。
事实上,《恰同学少年》在艺术风格上与以往革命题材剧的凝重有所不同,更多地突出了青春和“时尚”的元素。电视剧中,这一批青年才俊,有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又积极接受了西方的哲学社会思想,打篮球、听西方音乐,走在社会的流行大潮中。一个有趣的情节是,毛泽东在许多学校都贴上征友启事,还以“二十八画生”作笔名和应征的朋友相约见面,这些情节和现在的互联网时尚颇有几分神似。
长期以来,描述伟人与领袖的影视艺术作品,一般采取仰视的角度,形象高大而完美。而在《恰同学少年》中,青年毛泽东不是“完人”,他也有学业偏科和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等缺点,但他从不掩饰自己,而且知过能改。
编剧黄晖说,任何人都有蓬勃向上的青春岁月,《恰同学少年》就是一个展现青春梦想的舞台。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人的青春,更是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我们把伟人题材拍成青春剧,就是要告诉当代青年,青春原来可以如此动人、激情燃烧。”
《恰同学少年》的成功也表明,文艺作品应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与时俱进地不断革新艺术形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光凡认为,《恰同学少年》充分开掘了人物原型所固有的审美价值,塑造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先进青年真实、动人而又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青年毛泽东的形象血肉最为丰满,最具有审美意义。
反映时代精神,是艺术的生命力
《恰同学少年》虽然具有华丽的时尚元素,但一个个俊男靓女背后,是激情飞扬的理想与倔强坚毅的性格。不见了惯常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精神。
许多观众深有感触地说,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剧中人与现代人的默契和交融,使“振兴中华”的主题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当代年轻人的血液之中。正是因为有了青年毛泽东的实践与追求,人们能够通过剧情,从他的人生轨迹去追寻自己的坐标。
导演龚若飞告诉记者,《恰同学少年》的尝试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社会反响证明,电视剧有效地将领袖人物的励志情怀、蓬勃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每一个观众,这对当今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爱国爱民思想的树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南、江苏、湖北、江西、北京的网民,纷纷在网上开辟了观后论坛,不少热帖点击率一路攀升。新华网网友“侠骨丹心”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正是在那样的时代,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年轻人上下求索,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国家的命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人,放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有激励作用。那群优秀的年轻人,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乐情怀,他们的身上铸写着中华民族的魂!”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出品人、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认为,当前,红色经典不断升温,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逢其时。社会上下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领袖人物的怀念,对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希望,诸多因素促使这部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了多元交汇,因而关注度广,震撼力强。
时代,需要“没有距离”的偶像
时尚总是外在的,人物才是文艺作品的内核。以平民视角还原伟人,在历史的厚度中把握现实脉搏,《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刻画了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长沙市明德中学学生李沐蕾说:“在妈妈的描述中,毛泽东就是神。而在这部戏里,毛泽东却为了上学而与父亲吵架。我也和我家人吵过架,所以我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原来伟人也是会和家人吵架的!而我也认识到,毛泽东和父亲吵架是为了读书,而我吵架是为了上网,我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导演龚若飞说,此剧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纯朴少年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的青年的成长过程把握得很到位,令人信服。它告诉今天的年青一代:伟人并非天才,只要你这样做,同样也可以走上成功之路。
《恰同学少年》的另一大成功之处是对老师形象的塑造。剧中塑造了以杨昌济、孔昭绶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近代教育家的形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的良师,才引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资质俊逸的青年走上了成长和成熟的道路。这对现代教育事业有很好的启发。
外形帅气的谷智鑫因为在《恰同学少年》中扮演青年毛泽东,一时间声名鹊起。他承认最初接拍这个角色时“压力非常大”,觉得自己长得和毛泽东并不像。他一直在思考,我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不过,当谷智鑫开始拍戏后,他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他说,当自己进入角色后,意识到要体现的是青年毛泽东的精神面貌、思想和人格魅力。
事实上,电视剧取名《恰同学少年》,既是一句亲切的呼唤,也是“没有距离”的时空对应。电视剧将真实的青年毛泽东还原于世人面前,没有说教,让人倍感真实,极易联想起自己“恰同学少年”的人生经历,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催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