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美国空军多数轰炸机无法穿透中国防空网

2010年09月21日13: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二炮 中国弹道导弹 美军战机 迪戈加西亚 轰炸机 机动部署 核浓缩 苏霍伊公司 美智库 美军基地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文章称美国空军目前只有B-2A机队有能力突破现有的综合防空系统,但这一能力并不是永久的。

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日前发表由高级研究员马克·冈津格(MarkGunzinger)撰写的报告称,中国、伊朗等美国的潜在对手正在努力发展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密织美国战机难以突入的防空网,而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以近程打击为主要特点的防务计划,已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为此,美军必须努力发展远程战略打击能力以震慑中国和伊朗等国。

美国空军多数轰炸机无法穿透中国防空网

报告称,70多年来,执行远程攻击作战的能力使美国成为全球军事强国。90年代初,国防部强调短程攻击能力远多于远程攻击能力,根据这些假设制定的力量规划框架工作,美国发展了当代常规空中力量投射部队。今天,美国前线战机面临的严重威胁表明,国防部必须采取新的规划框架,将这种“非允许”作战环境视为越来越正常。大量国外军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和伊朗)在过去二十年中观察着美军的军事行动,并投资建设“反进入/区域拒止”系统,用来挑战美国在所有作战领域常规力量投射的传统形式。

除了B-2部队(其中最多十六架能够在既定时间内对紧急意外情况行动做出反应),空军轰炸机无法穿透中国、伊朗和其他国家通过购买先进军事系统构建的综合防空系统。而且,外国部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加固、机动部署和将其最有价值的军事系统移入纵深内陆使美国的定位变得更加复杂。空军战机需要从可使用的战区基地行动,尤其是位于太平洋的基地,其飞行范围和耐航力不足以攻击很多目标。由于对手的弹道和巡航导弹能够打击基地短程飞机机场,所以这些飞机的作战挑战进一步复杂化。类似地,战略位置优越,能够“打击距航母在200至450海里处范围内目标”的海军战机也需要必要的航程和耐久力来在“非允许”环境下进行空战,尤其是在远程弹道和巡航导弹威胁使美国航母距敌方海岸1000海里或更远地方的时候。

由于国防部采用了新的框架工作来确定其远程攻击优先权,所以必须采取一种全盘方法,检查维持国家远程攻击优势所需的整个“体系”。远程攻击体系包括远程和穿透平台、用于精准打击的火药以及对机载电子攻击(AEA)和情报、监视、侦察(ISR)的支持能力。这一体系并不是理论性的,它是关于美国军队如何组织自身进行战斗空中行动的。今天的远程攻击体系包括有人和无人情报、监视、侦察平台;B-2、B-1和B-52轰炸机;空射和海基远程攻击巡航导弹;以及EF-18G、EA-6B和EC-130H机载电子攻击机。未来的体系能力可能包括用于机载电子攻击和情报、监视、侦察及攻击的新式穿透战斗机、新式常规巡航导弹和常规装备弹道导弹。

报告建议,国防部规划者需要提高这一体系的协同能力,以克服未来“非允许”作战环境下的挑战。例如,未来远程机载电子攻击平台可攻击敌人的防空并阻止敌方有效穿透美军战机和武器。新型空军和海军攻击机能够渗透先进集成防空网,而且保持这种环境能够发现和攻击移动目标,如防空系统和远程导弹,提高其他美国投射力量部队和运行基地的存活性。类似地,空基和海基远程攻击敌军综合防空系统,如地对空导弹炮台和远程监视雷达,尤其对敌军周围的监视雷达,能够帮助使其他远程系统能力渗入和维持在敌方领空。

国防部还将需要制定一个连贯的计划来发展下一个远程攻击体系。这一计划必须强调国防部的远程攻击能力需求,并根据这些重点随之产生新的项目。这一计划还必须包括降低前期项目成本的措施,如推迟不急需进行后续升级的能力的整合。

美军军队远程攻击能力日渐老化,财力降低加之威胁加剧,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紧迫。美国76架B-52、66架B-1机队的平均服役时间已超过33年。空军最新的B-52由肯尼迪在任时采购,最近的B-2于1997年加入活动储备。根据目前的预测,未出生的飞行员要到2048年还要驾驶B-52,到那时飞机将已82岁。但年龄本身还是一个较小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面对日渐强大的防空威胁,轰炸机舰队的存活性越来越差。在密集现代防空网络竞争环境中,B-52和B-1的早就在开始执行对峙任务。虽然B-2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渗入现有的综合防空系统,然而渗透平台和防御方的竞争史表明这一能力并不是永久的。

报告称,考虑到研发和生产有足够能力和存活性的系统所需的极其漫长的时间,美国军方应在本世纪的近前75年中考虑到在不久的将来面对配备高端综合防空系统的敌军时会丧失有效远程攻击战能力,而且在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无法重建。因此,美国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在下次国防预算中继续投资,以维持国家的远程攻击战略优势,要么在军事竞争中丧失优势的主要长期来源。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