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发展指数的历史演变
在1990~1999年期间,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方法在不断调整(表4-3)。其中,评价指标有3个版本,预期寿命评价有2个版本,教育成就评价有4个版本,GDP评价有5个版本,HDI评价有2个版本。1994年的调整是一次全面调整,1999年以来HDI评价方法就基本稳定了。
3、人类发展指数的局限性
人类发展指数具有突出的优点,如方法简明、数据可获取、内涵比人均GDP更丰富等。
随着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信息革命的兴起,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首先,人类发展水平提高带来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局限性(表4-4)。随着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些指标的数值逐步接近或达到饱和值,有些原定的评价基准被超过。
表4-4 2006年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的解析
项目
|
寿命
(岁)
|
成人识字率(%)
|
综合入学率(%)
|
小学入学率(%)
|
中学入学率(%)
|
大学入学率(%)
|
人均GDP
|
Log(人均GDP)
|
高收入国家
|
79
|
99
|
92
|
101
|
101
|
67
|
35062
|
4.54
|
中收入国家
|
71
|
91
|
73
|
109
|
66
|
22
|
6649
|
3.82
|
低收入国家
|
60
|
64
|
55
|
97
|
42
|
6
|
1949
|
3.29
|
世界平均
|
68
|
81
|
67
|
105
|
66
|
25
|
9316
|
3.97
|
实际最大值
|
82
|
100
|
114
|
140
|
150
|
95
|
51862
|
4.71
|
实际最小值
|
41
|
23
|
26
|
51
|
11
|
1
|
281
|
2.45
|
相对差距
|
2.0
|
4.4
|
4.5
|
2.8
|
13.4
|
189.8
|
184.6
|
1.9
|
超过100%的国家
|
|
0
|
5
|
72
|
20
|
0
|
|
|
超过90%的国家
|
|
70
|
24
|
104
|
41
|
3
|
|
|
超过80%的国家
|
|
88
|
43
|
108
|
60
|
5
|
|
|
国家总数
|
131
|
129
|
131
|
116
|
101
|
93
|
130
|
|
注:人均GDP的单位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国际美元。相对差距 = 实际最大值÷实际最小值。超过90%的国家中,包括超过100%的国家。超过80%的国家中,包括超过90%和100%的国家。
预期寿命:1980年最大值约为76岁,2006年约为82岁。
成人识字率:70个国家超过90%,接近饱和。这些国家评价结果对指标变化不敏感。
综合入学率:综合指标,涉及小学、中学和大学入学率3个指标。
小学入学率:72个国家超过100%,已经饱和;32个国家为90%~99%,接近饱和。
中学入学率:20个国家超过100%,已经饱和;21个国家为90%~99%,接近饱和。
大学入学率:3个国家超过90%,2个国家为80%~89%。
人均GDP:5个国家超过40000国际美元。
如果要保持人类发展指数评价的灵敏性,有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就可能需要调整。
① 教育指标的调整。成人识字率指标的评价敏感性比较低。综合入学率指标中,72个国家的小学入学率已经饱和,41个国家的中学入学率已经或接近饱和,3个国家的大学入学率接近饱和;大学入学率指标的评价敏感性比较高。
② 预期寿命指标的调整。如果继续把85岁设为最大值,标准偏低。
③ 人均GDP指标的调整。5个国家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0国际美元。如果继续把40000国际美元设为最大值,标准偏低。采用对数方法将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从184压缩到2是否合适,需要进一步研究。体面生活不需要无限多的收入,但生活水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信息革命兴起带来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局限性。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在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基本观念。人类的新发展提出了评价的新要求。
① 信息化成为世界潮流。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他的个人发展水平是有限的。
② 绿色化成为国际共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③ 知识化成为发展前沿。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知识产业已经超过物质产业。
目前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指标,没有包括信息指标和环境指标;知识指标重点不突出,高等教育指标隐含在综合入学率指标之中。(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 何传启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