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地理][人口][行政区划][经济][城市建设][城市名片][历史][临港产业]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达1025.08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61.5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363.27亿元,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36883元,比上年增长11.3%,是2005年的2.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5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4%;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均实现历史性跨越,分别是“十五”末的2.7倍和5倍;进出口总值达到133亿美元,是“十五”末的5.2倍,总量居全省第四位,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市行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6倍和3.1倍。
城乡民生持续改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各级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19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8976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1.04亿元、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5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1300元/人,比上年提高100元,保障人数8.1万人;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03元/人,比上年提高27元,保障人数1.9万人;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400元和16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53元,平均水平达到1335元。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620元上调到760元。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为750户市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每户补贴6.33万元。为780户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房补贴,平均每户1500元,自2006年以来累计发放廉租房补贴426万元,解决了3049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全市共建成300套廉租住房并进行了实物配租。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1:54.6:35.3调整为9.8:54.8:35.4。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双主动、双确保”,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钢铁、热电、热力等企业都采取相应的实质性措施,对原计划“十二五”淘汰的1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提前到2010年7月底全部淘汰停产;实施了市区集中供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24项节能减排硬措施,分别建成投运COD和SO2减排项目38个、25个,扭转了能耗指标“不降反升”的态势,全面完成“十一五”COD和SO2减排任务。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建成节能建筑180万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5%,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2.5万平方米;生产新型墙材14亿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95%,通过推进墙材革新和实施建筑节能,实现利废258万吨,减少废气排放28.36万吨。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5.65亿元,增长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有各类海洋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2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0.2万公顷,新建2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558人,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低于控制目标1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景气继续向好。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48.81;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0.92,均继续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市场物价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9%。八大类价格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8.0%、3.4%、2.5%、4.7%和0.8%;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2.1%、2.0%和1.8%。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生产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9.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2.8%。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6%,房屋租赁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县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