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引擎 培育持久动力
2010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而“关键年”要有“关键之举”。张金如代表说:“只有百姓收入提高了,就业、社会保障等老大难问题解决了,中国经济才能走上良性轨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真正落到了实处,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稳定的收入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才会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才会并驾齐驱。”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说。美国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通过提高社会救济、调整劳资关系、扩大内需,成功摆脱困境。一度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日元被迫大幅升值等困扰的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相继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经济得以平稳增长。
陈万志代表认为,中国进入当前的发展阶段,也需要借鉴这些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把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的浙江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政绩。以宁波市的鄞州区为例,财政在过去5年共投入民生支出约150亿元,相当于全区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民生的付出,并没有像有人担心的那样造成实力的“损耗”,反而扩大了税源、刺激了消费,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
“多搞民生工程,既可以惠及百姓,也可以促进发展。”重庆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乡凯贺村村支书吴再举代表说,以前,因为不通路,一头猪请人抬到山下,远的100元,近的50元,而1000公斤金银花要20个人、500元才能抬下山下,百姓根本没有办法搞这些挣钱产业。近两年,全村通了公路,养猪业和金银花产业大发展,结果农民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一倍多。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改革开放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主线。在关键之年,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既要补课,又要赶路。13亿百姓一张张真实的笑脸,不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亦是新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