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五中全会“十二五”定位“稳、准、全”

2010年10月21日14: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杨宜勇 解读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公报 十七届 五中全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解读五中全会公报——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历史定位“稳、准、全” 一切为了经济转型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时期的定位,‘稳’、‘准’、‘全’”, 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

  杨宜勇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的十二五时期仍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得来说,这个定位“稳”、“准”、“全”。

  “稳”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上是用“较快”,淡化了经济增长速度,而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好”,即经济结构要取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要明显改善。

  公报提出了两个“加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也就隐含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同步这个意思。现在关键是那些低收入用户的增长较难。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杨宜勇认为,“十二五”时期,应该着力解决低收入用户增长难的问题。公报提出,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即十七大提过的,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非就是政府要怎么让税、企业怎么让利,以确保居民收入提高的问题。提高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规范最低工资的标准,建立一般职工工资增长的集体谈判和协商机制。在未来五年,老百姓的收入要普遍增长,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要同步,要着力要提高这两个比重,缩小收入差距,以让社会和谐、平稳发展。

  “准” 

  杨宜勇表示,“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期,前面有”十一五”,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后面是“十三五”,即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还是比较现实的。这个定位很“准”。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平稳优先,防止大起大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应该在七上八下,也就是在7%-8%之间,因为要在2020年GDP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只要在6%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实现十七大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可以达到了。

  公报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将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出来,这个战略任务必须得到强化,这个战略任务提得很准。

  “全” 

  “十一五”总得来说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目标,重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十二五”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所以在对经济规划之后,就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最后要落实到三个力的加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显著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一般而言即指增强企业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的国家和企业都要提高防御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中全会提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还需要有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所以,公报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二五”是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五年,应有历史性的使命。

  杨宜勇认为,“十二五”归根到底是一个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一切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切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坏,就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完成,那么“十二五”的使命也就完成。公报强调,在“十二五”时间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全过程、全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这五个方面来说,都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任务。人民网记者 陈叶军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