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共同社记者:
请问中国标准的“走出去”的问题,中国要推动什么样标准的“走出去”?重点领域是哪些领域?请介绍一下具体的例子。谢谢。
2015-03-20 13:39:16
于欣丽:
中国经济这些年确实发展很快,需要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作出中国人的贡献。中国标准“走出去”有两个含义:一是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我们认为,主要是在中国优势特色的一些领域,还有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需要我们作出贡献的一些领域。实际上,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我们是广泛参与。ISO有162个成员国,是一个最具广泛性、综合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90%的技术组织,中国都是积极成员,我们都在积极为国际标准化发展作贡献。比如中医药,我国现在承担着国际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制定中医药标准我们最具发言权,在这些方面我们要作为重点。
2015-03-20 13:40:01
于欣丽:
中国标准“走出去”还有一层含义,跟一些国家签署标准互认协议,这也是一种“走出去”。标准互认协议,可能是我们的一些标准被其他国家采用,也可能他们的一些先进标准我们来采用,或者在标准技术指标上,我们达成一致,你的标准和我的标准是相同的。比如刚刚和英国签署了标准互认协议,已经有近100项标准达到一致。现在消费品方面的标准,我国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已经达到90%。中国标准“走出去”,一个是制定国际标准,还有一个是服务贸易往来,标准是为贸易服务的,一些大宗商品进出口首先需要标准一致,主要根据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情况来选择确定。
谢谢。
2015-03-20 13:40:1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的问题请问陈部长。我们注意到,一方面国家在强调确保粮食安全,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还要装“中国粮”。另一方面,我们的水土资源越来越紧张,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污染时有发生,很明显这是一对矛盾。请问陈部长,怎么才能保障13亿人吃饭的问题,同时也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03-20 13:40:22
陈晓华:
这是一对客观存在又必须要处理好的一对矛盾,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所以,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方面,是指我国的粮食安全能力要可持续,使13亿人的饭碗能够端在自己的手上。另一方面,也是指要确保我国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能够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绿水青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发展的方式。根据《规划》的要求,把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加快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是说,通过这些路径解决好这个平衡。首先要优化生产的布局,《规划》划定了优化发展区,主要是指主产区,要在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前提下稳定的发展。二是适度发展区,就是说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的地区,如西北旱区、西南山区。要在保护好资源的条件下适度的发展。三是保护发展区,主要是指青藏区、海洋渔业区,要让这些地方休养生息,重点发挥它的生态保护功能。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整,不是要求每个地方都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发展。
2015-03-20 13:41:28
陈晓华:
第二,要调整生产结构。现在看的比较准的,就是要种养结合,目前正在搞试点,使粮经饲融合发展,这样能减少耗水以及化肥的投入,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还有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际上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发展。我们相信这条路走得通,这一对矛盾还是可以解决好的。
2015-03-20 13:41:45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国标委的于主任,我们知道,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着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还有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交叉矛盾的情况,本次改革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2015-03-20 13:41:49
于欣丽:
当前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确实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矛盾的情况和问题,这次改革也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比如强制性标准,因为强制执行,相当于技术法规,不能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这次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整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一级的措施。
2015-03-20 13:42:19
于欣丽:
在推荐性标准方面,我们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就是把该由政府管的管住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交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由学会、协会和商会以及产业联盟,协调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再一个就是政府管的这些标准里面,一定厘清、界定好范围,国家标准到底要制定哪些,行业标准制定哪些、地方标准制定哪些,以有效避免交叉重复矛盾现象。
谢谢。
2015-03-20 13:42:31
胡凯红:
今天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