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15-03-18 10:14:2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经营 webcast 图片 htm cn created 文字内容 1_0101_desc 大图

郑新立:

张红宇对情况非常熟悉,他报了一个家底,大家从这其中可以看到中国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情况。同时他又介绍了世界上各个国家规模化经营的情况,使我们从国际比较中间更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从国际上来看,日本、美国、欧洲经营的规模不一样,日本经营规模小,大概有250万个经营主体我看了一个统计数据,前年日本250万个经营主体,创造了6万亿的农业增加值,但是日本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也是6万亿,对于250万个经营主体一年搞了个零,这个路子我们不能学,因为我们的财政不能像日本那样补,也补不起。美国,我算了一个数,平均一个农场现在是3000亩,美国的地多,中国没那么多地,搞那么大的规模中国也没有这个条件。欧洲是适度规模经营,一个农场几百亩,由原来的两三百亩现在的七百多亩。中国在国际比较中,对于欧洲这样一个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且几百亩地一个农场,劳动生产率很高,像荷兰,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创造的价值是4万多欧元,在荷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农民的素质高于二、三产业的素质,没有大学毕业证书就没有经营农业、没有种地的资格。所以,在荷兰搞农业比搞二、三产业挣钱多,利润高,更让人看得起,比搞二、三产业更体面。人家搞奶制品、花卉等挣钱的东西。还有法国,他们搞合作社,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整个农产品的80%,搞农业也是挣钱的。在以色列、丹麦,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丹麦那个小国家,在北欧,离北极圈很近,冬天有一段时间都看不到太阳,那样的气候条件,丹麦的猪肉出口世界第一,中国吃了这么多猪肉,养了这么多猪,但是我们猪肉出口搞不过丹麦,我们还需要向欧洲学习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益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走这样一个路子。

张红宇刚才介绍了国内外的情况,我得到了这些启示。下面请梅兴保同志讲一讲。

2015-03-18 10:04:31

梅兴保:

今天主就发展农业经营适度规模,促进农业现代化,结合我的调研向大家报告一下。根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总感觉到全面建设小康任务很艰巨,因为它不仅有一些定性的指标,还有一些定量的指标。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通过农业现代化来缩小城市的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经过了“十一连增”以后,虽然现在增长的潜力还有,但是出现了三大瓶颈,大家都看到过。第一是价格的天花板与农产品成本的地板的双压。我们现在的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到岸价格,而成本已经很高了,所以再补贴的话,WTO的规则还有一些制约因素。第二是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为传统农业的发展亮起了红灯,一个是两块板,第二个是红灯。农业的污染,我和郑主任在洞庭湖就看到了,鱼米之乡,鱼不好吃,有些地方要喝水,要打到地下很深,因为它是农业的污染源,现在逐步由过去的几小工业,小化肥、小造纸都关掉了,但是现在养殖业的养猪、养鸭、养牛,这种粪便的污染得不到治理,而且粪便吃进去又是带有添加饲料的化工添加剂的,所以渗透到水和农田以后,水不好闻、不好喝,出现了这种情况,像太湖、巢湖还有死猪这种情况。第三是资源的消耗很大,亮起了黄灯。特别是水资源,现在水资源的消耗很大,承担不起。当然还有劳动力老龄化,也是一个因素,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刚才那位同志说到还有2亿多人,实际这2亿多人从体能和技能来说远远和打工的不能相比。

2015-03-18 10:07:08

梅兴保: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重要的农产品虽然主要是自给,特别是粮食增长这么多,但是粮食、棉花、油料、糖、奶、肉类等主要的农产品都需要进口,每公斤土地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的4倍以上,每年使用的农药180万吨以上,农药真正作用于农作物的不到30%。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户的经营越分散浪费越大,化肥的浪费越大,农业浪费也是越大。因为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单个农户不是专业化的思维和专业化的打农药,而且器械的投入上也是投鼠忌器,有一些粗放的办法,这些问题阻碍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只有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缓解一些难题,包括天花板、地板的问题,水资源污染的等等问题,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现代化才是根本的出路。

现在的状况是,6月底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刚才已经说了,全国家庭承包地流转的面积是3.8亿亩,占承包总面积的30%左右。就南方来说,以湖南和江西为例,因为我们去年正好调研了江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和适度规模经营。从南方来说,主要种植的是水稻、棉花、花卉、茶叶、果树这些经济作物,最有代表性、面积最广的是水稻。

2015-03-18 10:14:11

梅兴保:

以水稻为例来看当前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湖南和江西差不多,总的来说,2009年以前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比较慢。据我们调研,最近三五年,这两个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比较迅速。江西省2009年到现在的四五年间,每年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增长18%,2013年百亩以上的有1.3万户,种植水稻是450万亩,其中经营1000亩以上的有182户、33万亩。100-500亩的人数最多,500-1000亩的比例小一点,户数最多的是100—500亩,就是水稻的规模经营100—500亩,也就是200—300亩的比例比较多,这个户数最多。

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因为家庭农场的概念主要是以农户的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规范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这就是把它作为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这是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水稻专业生产合作社,江西2013年的粮食生产合作社是1748家,现在应该是2000多家,大约每个合作社的社员是80—100人,经营的耕地是每个生产社大概1200-1500亩,这是水稻生产经营合作社,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村,过去叫大队,是这样一个情况。水稻规模经营的特征,一是规模适度,一对夫妻大概最多干200亩左右,再请几个人,收入大概是10万块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就是200-300亩,300亩以下的占94%。合作社的100人左右,占83%,这是适度规模。

2015-03-18 10:17:13

梅兴保:

再就是组织化,种粮大户主要是根据季节雇工,合作社根据章程由理事会组织服务的分队和社员,规模经营、生产组织化、技术集成化,他们主要是将选育良种、抛秧和机耕、收购集成推广,统一品种、统一防治。经营多元化,为提高品种推广有机肥料,搞一些大米的延伸加工,主要是现在的富硒大米加工,发展针对高端客户的分级包装等等,搞一些简单的大米加工。水稻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一是政策上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流转不畅,制约规模经营的扩大,流转不畅,制约规模经营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前的流转还主要存在确权和自我探索的阶段,虽然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落实到下面还是在探索阶段,加之主要是农民的恋地情结比较重,宁可粗放也不愿转出。同时农民的社保还不完善,农民要种田保口粮影响着规模的效应。另外,农村的水田田埂比较多,根据卫星来测,南方的田埂在平原区占到耕地面积的10%,山丘占30%,所以10-30%是田埂。田埂一多,碎片化、细碎化,不容易机械化生产,也不容易一户一家的进行土地流转的谈判。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明显提高,一户一个价,碎片化的情况使南方水网地区土地流转中的自然障碍没有规模,不便于机械化,不便于土地流转之间合同文本的签订。

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低洼田、旺水田难保排灌(音),承包土地回率低,所以要增加有机值,增加同样的回率不是一年两年,所以承包期长,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才有可能进行一些回率的投资。承包期短就不愿意干这个事。再就是融资困难,主要是担保无门,只靠民间借贷。我们搞过调研,农村的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要贷款还是很难的,必须要嫁接一个信托机构,在中间把它归集起来,嫁接一个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才有可能。单个农户规模小融资非常困难,现在正在突破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北方好一些,南方水稻区这个方面要慢一些。劳动力短缺,季节性的缺劳力,刚才说到的强壮劳动力的短缺和技术人员的短缺。农机和农艺技术不够,尤其是插秧机、苗距比较难控制,浮苗多,要从育秧开始,育秧比较简便,一简便、一省事到插的时候就有问题,插不整齐,插下去了浮苗多,后面很多劳动力去补,等于效率提高,机械已经出了钱,后面还是要请劳动力补,这样插秧、育秧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这是水田不同于旱地的一个很大问题。

2015-03-18 10:19:10

梅兴保:

根据这些问题,一是要落实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土地的流转要进行规范指导,促进有序的流转,乡政府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因为现在乡政府经过综合的整顿有所好转,但是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土地的流转,现有的乡干部年轻,感觉到经验不足,所以要加强乡政府这一级机构的操作性的指导,同时要解决纠纷,加强协调和一些土地流转的备案。二是要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加强农村,特别是水网地区成片规划建设,减少一些田埂,减少一些碎片化的区域,扩大成片规模化的农田基础建设,这样才能使水田的规模化经营有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可能性。三是推动政策性银行,开展种粮大户和信用社的担保融资,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融合,完全靠商业保险也很难,政策性的金融在农村特别是水田粮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加强一些服务,特别是要完善家庭农场的工商登记制度。

这在我们的调研中也讲到,工商登记中,对家庭农场的名分,有的地方操作起来五花八门,因为家庭农场是这几年出现的新概念,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去,有的灵活一点的就登记了,有的死守文件的,工商登记就受阻。工商登记一受阻,企业法人身份不明确,贷款问题就随之而来,贷不着,所以从源头上,对于种粮大户,在南方来说家庭农场的工商登记我们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要工商总局进行研究和指导。

另外,还要加强对种粮的补贴,过去是加强和改善对种粮粮食生产的补贴。2007年以前是直补,这些年直补的办法有所改进,因为有些直补出现了承包户拿了,生产户没拿到,承包经营投入支配权拿到就打工去了,但是真正种田的人没拿到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生产多、生产少等等,有的是按亩、有的是按人,现在粮食的补贴财政部门也在江西省进行试点,直接补贴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粮食的贷款贴息以及抵押融资方面的支持等等。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加强,同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2015-03-18 10:29:41

梅兴保:

南方还有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我报一下大概的规模,经济作物和一些水果、水产,总体规模比北方要小的多。存在的问题也是土地的流转,跟水稻一样。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畅通和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以及商业性的保险、农业的保险,政策性的保险支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是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摘水果、摘橘子的成本是一斤一毛钱,采摘一下大概就8%-10%的成本,采摘成本高,绩效程度低,冷链运输不配套,这样使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的生产现代化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这两年来我们高兴的看到,由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使大批在外打工的农民赚了钱以后回流,也就是工商资本的回流在农业搞起了龙头企业,承包大片的山林、水面和经济作物,但是我们看到大量的工商资本回流到江西、湖南进行投资的主要是经济作物和山林。我们调研一个星期,没有看到一个工商资本回来是搞粮食的,问题在哪儿?他搞经济作物,但是我发现工商资本回流到农村,是当前农村增加投入的一个社会资本最大的渠道,可惜就是回流搞粮食的很少。搞苗木加工的,苗木加工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市苗木,是成片上万亩低矮的山林承包以后,然后把周围老百姓的大树一棵一棵收购过来,向城市的园林工一样,移栽到成片的地方,两万块钱左右移栽一棵,栽完以后房地产老板就是他们最大的销售对象,散户还不愿意。一个小区一买几千棵树,一下就走了,几千棵树卖给房地产企业之后在小区移栽,这样小区房子的地价立刻就起来了,所以工商资本和房地产老板结合一起,大量的在南方搞低矮山林的承包,原来我们还以为是搞苗木、搞花卉,结果全是半大的树,都等着房地产企业来,然后再搞一些生态养鸡和松树的种植相结合,比如在上海赚了钱的回湖南种一万亩的油松,油松要八年才能割松胶,但是这八年的时间里他就在里面散养鸡,和深圳、广东是签合同的,没有任何的配合饲料,鸡四五块钱一斤,而且一年只有一季,晚上去看,鸡全部吃住在树丛中间,晚上就在枝丫上,把枝丫都压下来了,一年只有一季,4月份开始,11月份把鸡卖掉,树又长好看了。这样大量的工商资本回流进来做经济作物和林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很好的迹象,我们也呼吁工商资本通过适度的规模经营,更多的投资于农业中的粮食生产经营和加工。谢谢。

2015-03-18 10:33:45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