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15-03-18 10:14:2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经营 webcast 图片 htm cn created 文字内容 1_0101_desc 大图

张红宇:

各位同志,特别是各位媒体的同志,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刚才郑主任既是一个主持词,也是一个开场白,但是更重要的是郑主任刚才讲就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的主题讲了他深刻的看法,把规模经营视为国家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入的一个关键点,特别是在实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怎么样有效的促进农产品增长,怎么样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怎么样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郑主任讲了非常深刻的观点,我对郑主任的观点都表示高度的赞同。

2015-03-18 09:20:05

张红宇:

改革开放到现在有37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刚才郑主任讲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500美元,但是在这么一个过程中,相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怎么样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促使四化同步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特别是高质量的小康,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规模经营的推进,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这样一个主题之下,我想结合我的一些工作的认知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2015-03-18 09:21:07

张红宇: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开放到现在36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进步都非常的大。农业现代化搞到今天,我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郑主任在农村政策方面多年是领军人物,我们也非常尊重,也是我们的老领导,我也跟郑主任有很多年的交情。他的很多思想、很多敏锐的看法、深奥的理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来讲,改革开放到现在,关于现代农业的认知,也是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也多年参加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聚焦于现代农业,当时提出关于现代农业的看法是用先进的物质装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用先进的产业体系、用先进的经营方式,通过现代的人从事的农业,我们称之为现代农业,这是2007年的看法。

2015-03-18 09:23:11

张红宇: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我们对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深化。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就是说去年的一号文件关于现代农业的认识,在2007年的基础之上又大大向前完善了一步。按照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所谓的现代农业是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四句话,一是生产技术先进,二是规模经营适度,三是市场竞争力强,四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大大地丰富了2007年关于现代农业的认知范围,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扩展。第一句话生产技术先进就包括了物质技术,也包括了生物技术,就是说所有的农技、农艺技术都包含在里面。第二句话是规模经营适度,讲了生产力,更讲了生产关系。在我们中国目前的阶段之下,我们的农业规模应该是适度的,这种适度的标志刚才郑主任也讲了,今天还有其他三位地方的专家,讲黑龙江的问题,讲河南的问题,讲湖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揭示规模经营在中国的实践是什么,实践的适度是什么概念。第三句话讲市场竞争力强,讲了国内、讲了国际,县与县、省与省、国与国之间农业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大氛围之下,都有竞争力怎么样凸显的问题。人无我有是一种竞争力,人有我多是一种竞争力,人多我优是一为种竞争力,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优质的,我有品牌更是一种竞争力,所以怎么样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强调竞争力也是一个大的标志。第四句话是生态环境可持续。过去我们讲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只讲增产的目标,后来讲增产增收这个目标。但是十八大以后,我们特别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2015-03-18 09:25:16

张红宇:

生态环境可持续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讲应该怎么样把握和理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在这个基础之上关于现代农业或者农业现代化的认知往前推了一步。我们提出来我们搞的现代农业是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我以为,到现在关于现代农业或者说农业现代化的认知大大的超越了过去的认知范围。

怎么样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怎么样使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跟上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节奏?规模经营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关于规模经营的意义,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从国际层面上来讲,刚才郑主任已经言简意赅地讲得很透、很深。我以为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这样一个新的理念之下,为什么要搞规模经营?表现为三个更加必要或者说来自于三个大的方面:

2015-03-18 09:28:04

张红宇:

第一,来自于中国大国定位的要求。改革开放到现在3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去年已经达到了63.64万亿人民币。按照6.14汇率计算的话,折合美金是10.36万亿美元,人均是7557美元。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发展到今天,相对于工业化,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制造大国,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业产品220种中国总量之一,全世界的工业增加值这两年五分之一是中国创造的,全世界的装备工业三分之一来自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品的生产大国。

当然,我们还在向工业强国迈进,从城镇化这个角度来讲,去年人口总量13.67亿人,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4.77%,进步也是非常快。信息化,我们基本上和发达国家在一个平台上或者说相距并不大。但是从农业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确实与欧美国家相距甚大。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和发达国家相当有差异,比如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来讲,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1%,是世界平均效率的64%,劳动生产效率太低是农民收入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怎么样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使农业现代化的节奏跟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节奏,就要求农村在规模经营方面做文章。所以,中国大国农业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在规模经营方面要有所作为,有什么样的工业化、有什么样的城镇化、有什么样的信息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从总量的角度来讲,比如我们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和水产品,这几个重要农产品总量我们都在世界第一位,从人均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我们提供的粮食是世界25%,去年我们的粮食总量达到了6.07亿吨,全世界这两年的粮食总量大概是24-25亿吨。从人均这个角度来讲,尽管我们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2015-03-18 09:31:37

张红宇: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农业从人均占有的农产品来讲,与工业和其他方面表现确实还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年进口农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家都很清楚,2004年农产品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当年农产品贸易逆差40亿美元,去年整个农产品贸易额1945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4.2万亿美元的4%左右,但是农产品与其他产品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区别是其他产品表现出顺差状态,但是农产品1945亿美元,出口720亿美元,进口1225亿美元,逆差是505亿美元,所以怎么样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怎么样使中国农业有大国的特征,或者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提并论,要求我们在现代农业上有所所为,要求我们在规模经营方面有所作为。

2015-03-18 09:34:37

张红宇:

第二,来自于应对挑战的要求。改革开放到现在,应该讲四化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从农业角度来讲,最近两年遇到的机遇、挑战、压力都是并存的,但是我们遇到的挑战、困难远远超过了过去的认知范围。这些年,我们的农产品生产保持持续向上的态势,去年农业第一个大的亮点就是我们的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但与此同时,去年进口的农产品达到历史新高。从进口农产品这个角度来讲,去年进口了7140万吨大豆,进口了1951万吨玉米、小麦、水稻加面粉,也就是谷物,两者相加9091万吨,相对于6.07亿吨大的粮食概念,进口的大豆和谷物占到6.07亿吨粮食概念的10%。为什么进口这么多?一个方面,来自于我们的需求变化对总量的要求,二是来自于最近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全球的资源性物质价格大幅度下跌,特别是粮食类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低价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国内生产由于各方面的物质投入,特别是人工成本,包括土地租地成本,成本越来越往上走,进口农产品价格往下走,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往上走,中国农业生产的空间被压缩。在双重挤压的情况下,怎么样应对好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就决定了我们要极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这对推进规模经营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来自于应对挑战的要求。

2015-03-18 09:35:54

张红宇:

第三,来自于提升竞争力的要求。中国农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怎么样提升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我个人这些年一直有一个大的看法,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农业,特别是农产品资源大国来讲,要讲所谓的资源性农产品的生产,包括谷物、棉花、油料,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竞争力是绝对缺失的。

下面我还要讲资源状况。我们与这类的国家相比,我们有没有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包括在水产品生产方面,尤其是在养殖方面,有没有相对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与日本、韩国,包括其他等发达的资源性小国,就不仅应该有所谓的在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品方面具有相对的竞争力,与这样的资源性农业小国来讲,我们更加应该具备资源性生产的绝对优势。也就是与农产品生产大国,比如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相比,谷物生产我们可能没有竞争力,但是比日本、韩国这类的国家应该更有竞争力,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全球农业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升竞争力的要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农业的规模经营发展,是来自于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2015-03-18 09:42:57

张红宇:

规模经营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实践、在世界范围的实践范围来看,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可以节约成本,比如规模化的生产情况之下,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包括一些机械的成本,都是大幅下跌的态势。二是可以极大程度的方便技术的引用。三是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风险。对畜牧业来讲,有疫病风险的防范问题,对种子业来讲,更多有自然风险的问题,对整个农产品市场来讲,有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问题,规模经营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因为规模大了参加农业保险的需求就旺盛了,如果小的话没有这的需求。如果前三个问题多实现了预期目标,成本又降低了,科学技术也应用上去了,包括风险也规避了。四是对个体的经营主体来讲,自然是一个效益提升问题,对整个国家层面来讲,自然使重要农产品的保障程度有了安全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第二个大的问题,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我们有条件,但是也有底线。这个条件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一以贯之的支持,郑主任在中研室也是分管农村政策的,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框架的形成,应该讲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着墨甚多,着力很多,到现在形成了包括投入、价格、补贴,包括金融保险、科技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对农业支持保护的框架。

2015-03-18 09:47:09

张红宇: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坚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理念。总书记又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理念。也就是说,给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予以了一以贯之的强大的支持。所以,现代农业,特别是规模经营的发展,首先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二是来自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确实有了很坚实的基础,分工分业对规模经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1年,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到历史最高点,当年是3.9亿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到整个劳动力的60%。2013年,从事农业或者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下降到2.4亿,占整个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是31.4%,这就是分工分业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大量的劳动力出去了,有了形成的规模经营的条件和基础。三是现代农业在中国表现出多元化的模式。我观察了一下,无论是相对于中国人少地多的东北地区还是相对于人多地少的沿海发达地区,规模经营实践都是轰轰烈烈的。事实上,东北地区人少地多有本身形成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但是沿海地区人多地少,但是工业化发展程度非常高,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也很高,所以规模经营也有条件。四是规模经营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去年六月的统计,全部承包地面积28.8%,经营权已经获得了流转,流转的耕地达到了3.8亿亩。这就意味着规模经营在中国这些年的实践确确实实是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像江苏、上海、浙江这些地区,规模经营在这些地区高达60%-80%,规模经营在中国本身是有条件的。

2015-03-18 09:49:14

张红宇:

规模经营有底线要求,为什么中央一再强调要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农情。所谓的底线有三个方面:一是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流转,不能破坏或者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不能改变;二是耕地保护这个底线不可突破,也就是耕地红线不可突破;三是农民的利益不得侵害。在规模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适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1月出台了《关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现代化等相关的意见》,也就是61号文件,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61号文件,明确提出规模经营的标准,大约是当地户均规模的10—15倍,这是一条线,也就是百八十亩左右。从事规模经营的劳动力户均收入等于或不低于当时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这就叫适度。如果用数量表现来讲,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大约规模应该在100亩左右,北方地区一年一熟,大约200亩左右比较适度。在规模经营推进过程中,政府历来强调不能过高、过快、过急。按照中央这两年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要求,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瞎指挥、不能搞行政推动,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得搞非粮化,更不能搞非农化,所以这些底线要牢牢把住。

2015-03-18 09:52:19

张红宇:

第三个大的问题,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抓关键点。规模经营在推进过程中,要积极稳妥、顺势而为,同时也要适应世界潮流,要把住机遇,通过改革在关键问题上有所作为。事实上,现代农业在全世界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现代农业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农业的规模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机械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研发,农业规模从总体上来说是放大的趋势。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的1935年农业的经营主体是681万个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大约是60公顷。到2007年,家庭农场数减少到215万个,平均规模175公顷,到现在接近200个左右。200个家庭农场,户均规模大概是200公顷。欧洲国家在二战以后平均规模在20-30公顷,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到现在欧洲国家的英国、法国、德国,平均规模是40—50公顷,都放大的趋势,因为规模相对大的话,竞争力就强,农业技术的应用就更加的便利,成本相应得到下降,所以要顺应世界潮流。这是第一个方面。

2015-03-18 09:55:56

张红宇:

第二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变的情况之下,搞活农村经营权。一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权分制的理论准确把握。二是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保护好原承包户的承包权利益下推进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三是通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赋予农民真正的权能,搞清楚承包地的家底,包括位置和相关问题。最后推进经营权的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发育多类形式的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当然要靠2.3亿承包农户,在这2.3亿承包农户的基础上,最近这些年越来越仰仗新的经营主体不断的发育成长,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规模经营的形成,现在从经营主体这个角度来讲也创造了经营主体发育的前提。我给大家报告一下,到目前为止,平均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全国877万家,平均规模50亩的种田大户全国317万家,这是第一大类。第二大类是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到去年年底达到了128.9万家,生产合作社,包括服务合作社。第三类是各种各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去年达到33万家,其中12万家是龙头型企业,包括伊利、蒙牛、双汇、中粮、北大荒这样大型的企业,也包括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型企业,全国有12万家。这一类新的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对此,我们在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养。

2015-03-18 09:56:46

张红宇:

职业化农民培养的问题,这就不用多解释了,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现在农业创造了一个生机,农业是传统产业,在最近几年越来越被全社会公认为农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所以全社会对农业高度关注,在个过程中,职业化农民的培养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模经营一定要调整政府行为,这种政府行为的调整,我想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怎么样通过补贴政策、投入政策、科技政策来支撑规模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怎么样通过政策在管理和监管方面发挥相关作用。政府的管理和监管方面,使规模经营有序推进,而不是一味的面积越大越好,速度推进越快越好,占比越高越好,要适度,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生产能力,确保耕地不减少,要防止非粮化,更要防止非农化。谢谢。

2015-03-18 10:03:43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