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

发布时间: 2014-12-16 14:48:1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社科院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2015年 经济蓝皮书 中国 经济形势 报告会
  • 李雪松:

货物加上服务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大概3%左右,比今年略有提高。

2014-12-15 15:50:07

  • 李扬:

国际公认的是4%以下是安全标准,我们过去曾经达到百分之十几,最高一年是10.6%,很高的水平。那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开始,降到了4%以下,这两年都保持在二点几的水平。国际收支这种状况,外汇储备相应的也是另外一种状况了,如果国际收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差额,没有那么多顺差,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进入,于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应的因素就会发生结构性变化。在GDP的增长、储备、财政收支、货币、利率都发生阶梯性变化的情况下,物价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总的趋势应当说也是往下走。就业,按照常规来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应当下降,但是中国又恰好赶上一个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服务业,而服务业单个资本的装备和GDP的吸收量比制造业要小,所以一个等量的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会吸收更多的就业。所以我们会看到,我们就业水平又会在一个新的情况下,最近两年都在每年一千二百万到一千四百万,今年我们估计一千三百多万是一定能完成的,明年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也没有问题。所以我想,把握新常态,在外在的条件,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数据,以GDP为龙头,财政收支、货币供求、利率、国际收支、物价、就业等等,都会发生一个阶梯新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有很多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综合地考量这个变化,这是外在而言。

我们分析形势应当更多地注重它的内在,就是导致外在的数据发生阶梯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应当说是很深刻的,很长期的。我们不妨列举一些,比如说科技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支撑旧常态的是老的科学技术,以及这些科学技术不断地产业化,变成产业,变成GDP,变成就业。是这样的情况。现在全世界在寻找新的科学技术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要转到这上面来。我们现在在新常态下,需要重新塑造我们科技创新的一套体系,重新塑造我们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变的机制,应当说这些年来,我们过去在旧常态下是不顺的,现在需要做。

2014-12-15 15:50:28

  • 李扬:

再比如,我们的劳动力的投入。以前我们劳动力的投入是很多的,我们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前,中国存在着几乎无限供应的劳动力,但是大概很准确地说,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模式发生了转折,用我们蔡昉院长说的,过了刘易斯转折点。过了这个转折点之后,中国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下降,然后再过一个阶段,总的就业人口的总规模也在下降。在这个变化了的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如何使得这样一个结构,使得支撑我们更好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再比如,在过去三十几年里,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基本上是被忽略了。在新常态下,它一定会上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我们经济学部有很多研究人员曾经议论过,我们根据什么议论呢?就是APEC,大家知道,APEC开了会之后,有了一个词叫APCE蓝,终于知道北京还有这么蓝的天。但是这个蓝天对经济学家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试验,是一个受控性试验。我们现在几乎都可以很准确地知道,要想知道北京的蓝,蓝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关多少企业,知道要限制多少汽车,在多大的范围里不允许从事一些污染的活动。这个APEC会议期间环境的一些安排,现在其实都变成了一套制度,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所谓雾霾的阈值报告,到多少程度黄色警报,到多少橙黄警报,再到多少红色警报。到黄色,哪样一些企业不许开了,哪些车就不许开了,到了橙黄色,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车不能开了。这在经济学中,我们说环境和整个经济活动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就是有此就一定有那样的结果。如果你想要这个环境的话,你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说各种环保、治污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要空气达到什么水平,就必须对现有生产能力限制到什么程度,GDP当然就会相应受到影响。

2014-12-15 15:54:02

  • 李扬:

经过几十年之后,我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如果说我们的GDP增长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我们无法生存的环境,这个GDP我们可以不要。这样一个关系,到今天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它要构成我们新常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大家也都知道,在经济工作会里面,对于治雾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讲话,李克强总理的两次讲话,都多次提到治理雾霾会成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刚刚也讲了,雾霾的程度和经济活动活跃程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能算得出来,为了达到一个好的环境,GDP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当然我们不是机械地应对这样一个函数关系,而是说我们要科技进步,在技术进步情况下,我们使得更高的GDP和更好的环境能够匹配,能够一致。现在是较低的GDP和好的环境才能匹配,这是不行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新常态遇到的很多机制性的问题。再比如说,我们在旧常态下,靠的是要素的投入,拼劳动力、拼资本、拼环境。我们在新常态下就不能靠这些了,因为要素投入已经穷尽,刚才说了人口的增长已经遇到了自然的限制,我们投资的增长,大家都知道了,在旧常态下,我们拿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一个代表性指标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在旧常态下平均每年26%的增长。前年就降到20%以下了,去年降到18%以下,今年降到16%以下,再往后恐怕会到10%左右,也就是说,在各种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也是不那么可以依靠。当然,资本投入不投入或者投入少也有很多原因了,一方面可能是资本不够,这在中国应当说不存在,中国资本还是很充裕的,但是问题是,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了,资本投入下去之后,它的产出不够弥补成本,它就不想投入了。现在我们在金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说是企业得不到贷款,看结果上是这样的,存在着金融机构多份谨慎、不给企业贷款的情况,也存在而且可能越来越多地存在着企业自己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的问题。理论上说,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这种情况下,它承受不了那个财务成本,承受不了那样的工资成本,所以投入增长率在下降。要素驱动这条路不能走了,只有走创新驱动,创新投入的这条路。

2014-12-15 15:54:41

  • 李扬:

这在新常态下,我想这些都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迅速地认识这个变化,迅速地适应这个变化,要迅速地引领这个变化。事情如果认识到了规律,我们可以引导规律,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所以党中央提出来,要引领新常态。这就是说,在今天我们经济蓝皮书发布,我们是年年发布,今年的发布于往年不同,就是在于它是在新常态的时期开始不太久发布的这个东西。

我顺便可以跟大家说一下,我带了几个小组,我们刚刚完成了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报告,是关于论新常态,一个月后会在人民出版社出书。同时,后天我们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还会召开一个国际研讨会,讨论新常态,各位有兴趣欢迎大家参加。在这个会上,我们会把国内外对新常态有研究的专家都请到一起,来一次大聚会,因为关于新常态,国内有很多种看法,我们院也不只是一个声音,别的研究机构也有看法,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投资银行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星期三到星期四一天半的会,就旨在把所有的这些英雄好汉们都请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做一个阐述,我希望能够发挥一个什么作用呢,在党中央、国务院这样一个战略转型的开始,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最大的智库,能够提供智力支持。我们也想借此和媒体们建立广泛的联系,大家一定会找到无穷尽的新题目,新常态下肯定是无穷尽的新题目,我们想下一步再进一步研究。

2014-12-15 16:05: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