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史知识竞赛启动 中国科学院人的历史担当

发布时间: 2014-10-11 14:32:4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中国科学院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 知识竞赛 白春礼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知识竞赛

[郭传杰]:第四个是一个使命。一个使命,刚才说了,科学院现在有四个率先行动计划,我们重要的是要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这个是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是科学院最主要的使命,但是仅仅有这个使命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科学院还有一个文化创新的使命,因为这个文化创新,他本身也应该是创新的一个方面,科学院在文化创新方面,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的贡献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两弹一星精神,在科学院是主体,主要的参与者,23位两弹一星元勋里面有十六七位是在科学院工作的,到八十年代初,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央后来提出除了物质文明以外还提出精神文明,这个精神文明谁提出来的,中国科学院当时提出精神文明,这是科学界的一种远见,然后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的传统,我们科学院的院风,科学民主爱国奉献,唯实求真,协力创新,这在那个时候,我想也是在全国也是走得比较早的,95、96年决定的,到了98年,知识创新工程的时候,科学院在新的呼唤创新的过程里面,提出建设创新文化,我想这些东西本身也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他是有理论根据,理论根据就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话,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应享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属性,是工具属性。但是爱因斯坦还说,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是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这就是说科学技术还有一种文化的功能,还有一种教育的功能,不光是生产桌椅板凳,生产手机电脑这样物质性的功能,还有一种教育功能。我们国家著名的理论家,思想家龚玉之曾经有一段话,他说科学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也有说科学精神是第一精神力量,这是他的一个论断,我个人比较赞同,在这种情况下边,所以我说,科学院文化创新也是我们的一个使命,所以我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院党组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特别是又在科学院建院65周年的时候来提出这一个知识竞赛,院史知识竞赛,我这么来理解的,祝愿这次院史知识竞赛组织的成功,谢谢大家。 9:53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书记视野宽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讲话,他这个讲话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报告,前面他也提到了出题评判确实是苦差事,难差事,因为几百道题厚厚一大本,如果大家觉得题出难了,有助于大家学到新的知识;出得比较容易,容易大家拿高分,拿大奖,不管难和易,都是好事,我建议对命题委员会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从传杰书记的报告里面,可能会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希望大家对他的报告记得住。今天简短的启动仪式,大概到这里结束,非常感谢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各位嘉宾,今天还要感谢现场的各位观众,老师同学们,还有我们的网友,以及今天不能来到现场,但是通过网络直播在关心关注观看今天启动仪式的所有朋友们。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积极参加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后续各项活动,我前面讲的有精美的奖品,这个奖品既有科学院的元素,也是引领世界潮流的一些实用的东西。简单的启动仪式就到此结束,大家休息几分钟以后,我们一起来听取长期研究我们科学院历史的著名史学家,也是研究员,我们的樊洪业老师的精彩报告,启动仪式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9:54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铁牛秘书长主持我们召开了一个我心中的科学院院识知识竞赛简短的很有意义的一个开幕式,下面我们有幸邀请了樊洪业先生给我们做首场报告,樊先生曾任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主任,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从事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在科学史方面有很多著述力作,有很多新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就看报纸上讲,中关村名字的来历是您写的,还有前一段时间樊先生历十多年之功的《竺可桢全集》,我看了也很有收获,樊先生在中国科学史方面确实有很多的建树,今天他给我们做首场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科学院人的历史的担当。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樊先生为我们做报告。 10:11

[樊洪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少同仁大家好,我今天参加这个会,刚才听了传杰同志的讲话,作为一个退休多年的老的院史工作者也很激动,因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对院史工作这样的重视,所以我也表示感谢,再发一个感慨,因为看到很多年轻人参加今天这个会,会想到我初到科学院的时候,那是60年代中期,我的感慨是什么呢?那个时候来科学院时间没有多久,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严重的历史大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当年的图书管理员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先拿北京大学开刀,一把火烧起来。北京大学是我们科学院的街坊邻居,当然对科学院也有影响,极其迅速,极其猛烈,那个时候我们是到当时的球场,中关村大操场参加了按照斗批改的指示,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得我们科学院和全国一样,进入了十年浩劫,今天我想感慨的,我们现在的咱们这些年轻的朋友们,一走进科学院,不是在中关村大操场,不是在球场,而是在很神圣意味的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在这里我们去回顾这一段历史,4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斗批改在科学院要打倒张劲夫反党集团,今天我要讲的是要把张劲夫这一辈老的科学院领导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老科学家们当年很多被列为资产阶级反对权威的人的贡献,我们要加以一个历史粗线条的一个勾勒,我们说文化大革命要彻底否定,我们毕竟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我们今天讲的很多事情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事情,是非功过我们还要有正确的分析,但是我们今天不讲多少政治科学,主要是讲我们科学院。 10:13

[樊洪业]:领导给我这个任务是告诉我讲一个半小时,我把时间划成为三个单元。下边我先从院徽说起。这个院徽最早的时候是89年10月份第一个版本,后来到09年10月份又做了个小改动,含义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解释。院徽上面是“中国科学院”,这个字是由咱们首任院长郭沫若题写的,我们看到院徽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我们科学院的这样一个历史,想到我们历任院长,郭沫若,方毅,卢嘉锡,周光召,路甬祥到白春礼,下一任院长是谁,或者是说再下下一任院长是谁,也可能就从现在咱们在座的年轻人当中走出来,大家努力,有一句话说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想不要套科学院来,不想当科学院长的科学院人就不是好科学家,不是这么个道理,你一来了以后先做好科学工作,做好科学家,至于是不是当院长不应该是我们最终目标,当然大家也不会这么想,调侃了。 10:15

[樊洪业]:解释院徽的第二段文字,环内是由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中间自然形成一齿轮,象征基础科学凝聚,派生科学技术推进作用,象征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没有综合,原来的时候我记得很早以前要有综合的研究中心,这段解释,我个人的解读是这样,相对于任务而言,我们科学院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我们科学院具有多学科配合与互动的综合优势,自然科学应该包括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我们强调技术科学,不是强调一般化的技术,所以我们科学院最简练的概括应该是自然科学方面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体现在学部上,和综合研究中心,体现在研究所上,当然这个跟我们初建科学院的时候不一样,那是因为社科院划出去了,成立了工程院,这样比较符合,作为科学院人,我们对这个院徽的理解,我觉得应该特别具有,应该有学科意识和专业立场。院徽含义的解释第二段话,解释我们科学院的办院方针,两个面向,两个加强,攀登然后是社会目标的三个方面,就是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然后是体现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成果,表现我们科学院人做出成果的水平成绩,应该是,这个办院方针很符合我们国家三大战略,一个是科教兴国战略,一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是近期新政当中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想是很宝贵的。 10:26

[樊洪业]:下边简单说一下,科学院作为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组织,是被一个组织目标凝聚起来的一群人,由他们来构建的。我们科学院的组织目标应该包括科学目标,这是内在科学目标,还有社会目标,那就是说我们刚才讲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社会目标,当然按照科学的社会功能来讲,还可以更多,但是我觉得现在这几项概括的已经很好了。然后下边可能要多讲点,下面要讲组织模式,这里不说,再一个就是组织有组织文化,我们科学院,我觉得组织文化有四个方面,三个层级。我们办这个活动,我心中的科学院,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我们组织文化建设当中现在很有远见的,有丰富内涵的一项工程。我刚才讲院徽这也是组织文化,是我们第三个层次上的组织文化,我讲这个题目科学院人的历史担当也是文化,我不同意用中国科学院人的历史担当,科学院可能未来全面的,但是这缺少一个文化的味道,讲科学院人不是随意的,讲讲北大人,清华人,他不讲北京大学人,清华大学人,我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成员,如果将来我们所要是提炼一种文化的话,无疑我说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人,这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在于历史传统的沉淀,也在于我们定程设计目标导向的建设,各个单位有各个单位不同的情况,比如说大化所,应化人,可以叫应化人,植物所就不能叫植物人,这根据个人情况看。从科学院组织文化来讲,我觉得有四条是重要的,求真至上,人才为本,战略关怀,协同精神。 10:26

[樊洪业]:讲国家科学院的组织模式,世界史上的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当中诞生了不同模式的科学组织,1600年,英国皇家学会,1966年法国皇家科学院,后来的科学组织,国家级的科学组织,大致上按照两种模式在各个国家发展进行选择,再按照本国的国情不断的发展,俄国、德国大致上是学法国的,英联邦的国家是大致上学英国的,简单的说,一个是分散式的一个是集中型的。在信息传播的漫长过程当中,我们早期的科学先辈们,曾经想把英美的科学体制移植到中国来,但是和中国的国情不大相符,1928年建立了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级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蔡元培为院长,在1928年6月9日宣布中央研究院成立。最典型的两个机构,南京紫金山的天文台,一个是北京国家天文台,这是两个研究所,天文研究所,气象研究所,所以我们科学院的很多研究所,不算很多,有一些研究所,他的所庆日,他的成立起点是追溯到中央研究院时代,或者是其他的民国时期建立的机构。 10:3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