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的中外记者比较多,为了使更多的记者有提问机会,请每位记者只问一个问题。
2008-02-01 15:41:32
虽然刚才您也谈到了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我认为做的这些准备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三周之前这种恶劣的天气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政府应该看到,春运的高峰马上就要到来,为什么没有更早地采取这些措施呢?
2008-02-01 15:41:54
这次自然灾害是几十年不遇的,特别是这场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大家知道,我国的南方地区,多年来冬季的平均气温从来没有降到像今年冬季这么冷的地步,而且冻雨也是多年没有遇到过的。我们可以从电视上、从报道中看到,凝结在电线上的冰块有碗口粗,远远超过了电线可以承受的极限,有些冰冻灾害使钢铁制成的输电塔架垮塌。这样的灾害,在过去我们是没有遇到过的。而且,灾害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实际上灾害刚一开始,国家就已经启动了有关的经济运行协调机制,针对灾害中的问题进行积极协调,特别是针对煤电油运紧张问题。我们把积极应对灾害对道路的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对运输的影响,以及对成品油的影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强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广大群众回家过年的问题放在重要的方面。
2008-02-01 15:45:14
刚才铁道部的赵主任已经介绍了铁路采取的措施。今年春运的时候,光是广州站售出的火车票就有三百多万张,中国铁路运输的旅客要达到近2亿人次。中国春运在路上流动的人口近22亿人。我注意到一些外国媒体说简直不能想象这样巨大的人流是怎样流动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发生类似突发性灾害的时候,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我相信,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前,各方面都会和受灾地区的政府和人民一起,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抗灾救灾。谢谢。
2008-02-01 15:49:54
请问朱局长,现在各个受灾地区面对这么多问题,包括电煤库存下降和电力供应等各个方面,在春节之前,这些灾区人民的生活能不能恢复正常?另外灾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2008-02-01 15:58:37
这次灾害是空前的,我们前面讲到了,这是一次大范围、程度深的雨雪冰冻灾害。据气象部门预计,在未来的十天里,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强的低温降雨雪过程,在个别地区,情况可能还比较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在一些天气已经转暖的地区,受灾的情况可能会减轻;但如果灾害情况继续发展,就要做好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应对准备。政府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平稳有序运行、确保社会平稳和谐以及确保人民群众能过上和谐、祥和、欢乐的春节作为首要的任务。我想,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受灾地区的群众,全社会也会对受灾地区的群众伸出友爱之手。谢谢。
2008-02-01 15:59:16
请问朱局长,刚才您谈到了国务院已经把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室设在了发改委,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将来在综合协调方面是不是还有更加有力的措施?
2008-02-01 16:03:30
发改委在综合协调方面已经积极开展了一些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整个灾害的动态监测;二是强化了煤炭特别是电煤的生产、运输、需求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协调工作;三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工作;四是积极推动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有的应急预案。
2008-02-01 16:03:56
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后,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协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当前的形势,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抢修道路,全面恢复灾区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放在优先位置。二是积极做好抢修电网、电力设施的工作,一旦天气好转以后,迅速抢修受损的电网电力设施,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三是做好抢运电煤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铁路、交通、煤炭等各个方面,强化产运需的衔接,增加骨干电厂的电煤库存。四是积极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在电力紧张的地方,要优先保证群众用电,要优先保证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单位的用电。在电力不紧张的地区,也要实行有序用电,减少电煤的消耗,支援困难的地区。五是全力保障好人民的生活,和有关部门一道做好有关工作,特别是当前更要注意及时救助安抚受灾群众和滞留人员。六是做好政府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群众理解和支持抢险抗灾和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2008-02-01 16:05:24
请问朱局长,有媒体报道,现在造成煤电紧张主要是因为一些发电厂不愿意增加自己电煤的储备,以此来应对政府没有采取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存在?如果是的话,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008-02-01 16:13:48
煤炭是中国能源构成的主要部分,中国一次性能源的70%是煤炭。煤炭也是发电的主要原料,煤和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这次的煤炭和电力紧张,是有着多种原因的。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经济的较快增长,对煤炭和电力的需求比较旺盛。第二,由于气候的原因,去年冬季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华中和西南地区来水偏枯,与常年相比减少近六成,这些地区都是以水电为主,由于来水偏少,使得这些地区的水电出力不足,所以对火电以及煤炭的需求都大大增加。第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产煤省的煤炭产量有所下降。第四,这次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整个煤炭的运输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电力紧张和电煤不够是因为电厂不愿意存煤”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公道的。
2008-02-01 16:15:46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分赴抗灾救灾第一线,也到了一些煤炭主产区和重要的中转地区。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刚刚到产煤最多的山西省,慰问了当地第一线的煤炭职工,也提出了要全力做好电煤供应的要求。确保增加电煤供应,是各个有关方面包括铁路、交通、煤炭以及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抗灾抢险的应急指挥中心全力推动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2008-02-01 16:22:53
请问三位主管交通方面的官员,这次除了天灾导致中国因为雪灾交通大乱之外,也有分析说,因为有关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缺乏一个统筹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听说这也是导致这么多人受到这次灾害影响的原因,请问三位怎么看?请问朱司长,灾区目前物价飞涨,在北京现在的物价也翻了一番还要多,未来会不会继续采取价格干预的措施?物价上涨的情况是不是看天气的情况才能下降?
2008-02-01 16:25:04
这次雪灾发生以后,铁路的各个部门都在全力以赴。这次对交通受到影响比较大的雪灾是从12号开始。一直到25号之前,从铁路部门来讲,出现供电和外部环境对铁路运输秩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造成铁路运输中断之前,铁路运输的量是呈现非常大幅度的增长。
在这期间,还是因为雪灾这种纯粹的自然灾害,造成公路客流和民航客流往铁路转移。1月18日到目前为止,铁路每天的发送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万人,增加的幅度是30%。
2008-02-01 16:25:46
从25号开始,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造成铁路部分线路中断运输。虽然我们铁路客流量有所下降,但是目前为止还是维持在380、390万的水平。按照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七、八十万人,所以后续的影响是在前期雪灾的条件下,又是雪上加霜的影响。即便如此,大部分地区铁路维持着比较良好的运输秩序,所以每天的发送量才能保持这样的水平。
如果没有太大的灾害,或者即便有灾害,对铁路的运输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铁路日均的发送量很快就会继续维持在四百多万人的水平。所以,铁路目前的状态还是维持在非常有效的、充分运用各种运输能力的状态下。
2008-02-01 16:27:13
同往年一样,尤其是在春运期间,各交通有关部门都是通力合作。针对今年的春运,在灾害来之前,我们就进行了协调,加强了沟通。在灾害发生后,协调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包括各种救灾物资的运输,各种物资、各种机械的运输,包括交通疏导,客流的分流,这些机制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经过过去十几天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更加紧密合作,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2008-02-01 16:29:03
现在您能不能作出保证,春节之前,每一个想回家过年的人都能够回家?
2008-02-01 16:31:32
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正在尽最大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努力使现在滞留在路上的旅客、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能够踏上回家的旅程,越早越好。但是,我也想另外再说一句,由于前面一段时间的严重灾害,延缓了输送旅客的进程,我们的人数又是非常多。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希望回到家过春节,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在条件非常不具备的时候,邀请难以回家的民工留在当地过春节,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倡议。我们知道,广州市政府和一些地方的企业就发出了邀请准备回家的民工在当地过春节的倡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回家的话,留在当地,也要让他们过一个高高兴兴、欢欢乐乐、祥祥和和的春节。
2008-02-01 16:31:48
请问民政部的邹司长,这次的灾害还没有结束,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反映了中国的救灾管理体制和救灾投入机制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谢谢。
2008-02-01 16:38:40
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灾害应急体系的建设,中央层面出台了一个总体预案,20个专项预案和85个部门预案。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预案。包括企业、社区都出台了预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又安排了一批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重大项目,我相信这些预案和项目的实施都会极大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灾害防御能力和紧急救助能力。每一次灾害,尤其是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都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当然也有一般的规律性。我们要做的是,从每一次特大自然灾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出发,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不断地完善机制和体制,来改进我们的能力,提高应对这类事件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2008-02-01 16: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