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下午3时,在国防科工委新闻发布厅(海淀区阜成路8号航天演示楼4层),将召开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欢迎各媒体记者参加。中国网现场直播。
今天下午3时,国防科工委将就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国防科工委网站和中国网将对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
2007-11-05 14:31:33
来自各地的近百家中外媒体记者已经在发布厅就位,在大厅后部架起了一排摄像机。
2007-11-05 14:36:35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指挥龙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副主任郑为民将向记者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发布会由国防科工委新闻办公室丁杰盔主持。
2007-11-05 14:39:34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等几位专家在国防科工委新闻办公室丁杰盔的引领下进入大厅,走上主席台就坐,发布会即将开始。
2007-11-05 14:59:35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下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参加国防科工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了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和三位专家。
2007-11-05 15:01:01
他们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先生、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指挥龙江先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先生、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副主任郑为民先生。
2007-11-05 15:01:45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2007-11-05 15:03:44
下面,请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先生介绍情况。
2007-11-05 15:04:00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绕月探测工程的几位专家一起,向大家通报嫦娥一号卫星飞行任务的进展情况。
自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奔月以来,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共运行114小时,行程43万6600公里。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飞达近月点,顺利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周期为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标志着嫦娥一号已经成为一颗绕月卫星。
2007-11-05 15:04:13
当嫦娥一号卫星飞临月球时,受月球引力的影响,卫星相对于月球而言其飞行轨道为一条双曲线轨道,卫星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速度抵达预定的近月点,然后实施准确的制动控制,否则卫星将会与月球擦肩而过,或者撞上月球,或者增加后续轨道调整的难度。因此,首次近月制动的时机非常宝贵,是整个卫星奔月飞行中最关键的一个控制点。
为保证高速运动的卫星和月球准确进行空间交汇,在地月转移轨道约114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于11月2日10时25分左右,顺利完成轨道修正,原设计的3次轨道修正由于变轨控制准确,取消了2次。
2007-11-05 15:06:19
目前,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将于11月6日11时左右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将轨道调整为近月点200公里,远月点1700公里,周期为3.5小时的轨道;11月7日8时左右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将轨道调整为周期为127分钟,高度为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届时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谢谢大家!
2007-11-05 15:09:36
谢谢裴照宇先生。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请提问的记者先介绍一下所在媒体的名称。为了便于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位提问记者每次只提一个问题。
开始提问。
2007-11-05 15:14:09
嫦娥一号卫星在今天中午终于成为一颗真正的绕月卫星,从第一次近月制动到嫦娥一号调整好姿态完成飞行任务,这其中有哪些风险存在呢?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呢?谢谢。
2007-11-05 15:14:34
卫星实现绕月飞行之后,为完成最终的探月目标,还有三个环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首先,最终要达到目标轨道,卫星还要进行两次近月制动,制动环节是我们最终实现探月任务的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
卫星达到目标轨道之后,要实现载荷的科学探测,首先卫星要保持一种三体定向的姿态。
2007-11-05 15:15:20
三体定向的概念是科学探测载荷要对月球进行定向,对月进行探测。
同时,卫星为了保持足够的能源能够绕月飞行,卫星的太阳翼要对日进行定向。
最后,为了将科学仪器探测出的数据传回地球,卫星上的定向天线要实现对地球的定向。 保持卫星的三体定向,是我们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关注的第二个环节。
2007-11-05 15:15:46
第三,卫星实现绕月飞行之后,由于已经环月飞行,因为月球的环境影响,卫星上的一些分系统,如热控、供电等相关的工作模式还需要调整,这些调整工作是我们后续工作中关注的第三个环节。针对于后续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地面制定了很多保障措施,这些措施都通过了一些验证和试验。
可以讲,为完成后续的任务,我们整个研究队伍充满了信心。谢谢大家!
2007-11-05 15:16:15
请问麻永平副主任一个问题,这次北京飞控中心是嫦娥一号飞行的飞控中心,同时也是我们神五、神六的飞控中心,请问嫦娥一号和神五、神六载人飞船的飞控在具体的测控、指挥控制方面有什么区别?谢谢。
2007-11-05 15:17:03
嫦娥一号卫星和中国载人飞船飞行控制,这两个工程对我们国家来说,是近期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的两项工程。特别是最近绕月探测工程前期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我们中心在飞行控制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2007-11-05 15:17:18
就这两项工程而言,可以说是我国航天事业继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以来,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就其飞行控制而言,对这两项工程来说,在技术上均实现了重大的突破。载人航天工程在航天员在轨飞行的协同控制,在我们精确的返回控制方面,在技术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载人航天的成功也使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
2007-11-05 15:17:36
对嫦娥一号任务来说,我们在地月轨道的控制方面,我们在突破地球轨道,实现绕月飞行取得了突破的成绩。而且从这方面来说,也把我国千百年来“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变为了现实。
2007-11-05 15:20:06
其次,这两项工程对于飞行控制的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它必须保证我们整个飞行计划、飞行控制的可靠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航天员能够安全地在轨飞行、安全地返回地面。对于嫦娥一号卫星来说,由于地月空间的唯一性,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整个飞行控制过程中,我们一些关键的控制也是唯一的。
2007-11-05 15:20:35
对于嫦娥一号卫星来说,由于地月空间的唯一性,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整个飞行控制过程中,我们一些关键的控制也是唯一的。再比如说,我们在第三次近地点加速控制,以及我们今天上午刚刚实施的第一次近月点减速控制,这两次控制的成功也标志着我们成功地将嫦娥一号卫星从地球的轨道真正的转移到月球的轨道,进而成为一颗月球卫星,只有准确可靠地实施才能保证后续工程目标的实现。
2007-11-05 15:21:08
为了保证工程各个阶段、各个关键控制事件安全可靠地实施,我们中心准备了32份技术实施方案,近80余万文字。我们按照软件工程化的要求,编制了长达102万行的测控应用软件,并经过了第三方测试,确保了我们整个飞行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同时,我们对各个关键的飞控事件进行了多达百余次的飞行地面控制验证,同时我们也与嫦娥一号卫星在地面进行了1:1的协同工作演练,所有这些确保了我们在整个嫦娥一号飞行控制过程中控制的可靠性。
2007-11-05 15:22:48
第三方面,这两项工程都对飞行控制的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载人航天而言,精确的轨道控制和精确的返回控制是确保航天员能够准确地返回到预定的着陆场,并为地面搜救部队及时地发现目标,及时地完成整个搜救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07-11-05 15:26:18
对嫦娥一号卫星而言,由于地月转移轨道设计的唯一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几次关键的控制,必须精确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嫦娥一号卫星能够精确地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才能保证后续,特别是今天上午实施的第一次近月点制动,能够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地点到达预定的位置,实施第一次近月点轨道控制,使卫星进入到预定的月球轨道。
2007-11-05 15:26:25
另外对嫦娥一号卫星而言,它还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嫦娥卫星的测控距离非常远,这对我们测控系统的测控距离、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11-05 15:26:49
为了确保这次嫦娥卫星测控的可靠性,在国内S频段测控网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VLBI的系统作为整个测控的支持手段,同时也进一步开展了国际联网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整个测控网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测控支持能力。
2007-11-05 15:28:26
另外刚才龙总也说了我们嫦娥卫星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整个控制也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我们嫦娥卫星从起飞一直到准确地环月到目标轨道,这里面要进行多达八次的轨道控制,而每一次控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所以说,为了嫦娥卫星的控制,我们不仅要准备好正常的飞行控制程序,而且我们要针对在各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复杂性,我们针对84种故障模式,制定了148个故障对策流程,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我们都能够对卫星实施可靠有效的控制,保证卫星飞控安全。
2007-11-05 15:30:47
当然,我们卫星质量非常好,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预案都没有实施。另外,嫦娥一号卫星相对来说是测控时间比较长的工程,为了加强我们对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控制的监视,我们中心专门研制了整个卫星飞行控制阶段故障、预警、诊断的软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地提出处置建议,确保飞控的安全。谢谢。
2007-11-05 15:32:41
我们知道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测是中国航天测控首次引入VLBI天文测量手段,我想知道,这个天文测量手段在这次测控中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午,嫦娥一号卫星已经进入环月轨道,可以说是和日本“月亮女神”号是前后脚进入月球轨道,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和月亮女神号在环月飞行过程中会不会相互之间产生什么影响?中日双方在发射的时候,都互相请了代表在现场见证发射。我想问,中日双方在绕月探测方面,是否有意向或计划在今后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2007-11-05 15:34:10
VLBI是英文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一个缩写。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两台或者是更多的望远镜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个设定点,然后把数据录入到磁带或者硬盘上,送到VLBI的数据处理中心,用专门的相关处理机进行处理,以获得VLBI的观测量,也就是延迟率和卫星的角位置。
这种干涉测量的方法和特点,使观测的分辨率不再局限于单个望远镜的口径,而是望远镜的距离,我们把它称之为由基线的长度所决定的。
2007-11-05 15:36:20
中国科学院的VLBI网是测轨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目前由北京、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的四个望远镜以及位于上海的天文台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这样一个网所构成的望远镜分辨率相当于口径为3000多公里的巨大的综合望远镜,测角精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几角秒,甚至更高。
2007-11-05 15:38:26
VLBI测轨分系统的具体任务是获得卫星的VLBI测量数据,包括时延、延迟率和卫星的角位置,并参与轨道的确定和预报。具体的任务,比如说完成卫星在24小时、48小时周期的调相轨道段的测轨任务。完成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以及环月轨道段的测轨任务,并且还要参加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段的准实时轨道的确定和预报。
2007-11-05 15:39:33
VLBI测轨分系统从10月27日起,即卫星24小时的调相轨道段的第一天正式实施对嫦娥一号卫星的测量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24小时、48小时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段和月球捕获轨道段的第一天总共十天的测量任务。VLBI分系统的各测站数据处理中心设备工作正常,VLBI测量数据及时传输到北京的航天飞控中心,数据资料很好,满足了工程的要求,为嫦娥一号卫星的精确定轨作出了贡献。 谢谢。
2007-11-05 15:41:24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裴照宇先生,我们知道嫦娥一号是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送上天的,我想问一下,中国对于下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打算什么时候启动?
2007-11-05 15:44:31
长征五号是我国计划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使用氢氧作为燃料,是环保型燃料,它具有较大的推力。根据我们现在的计划,预计要到2012年之后进行火箭的飞行试验,才能进行发射。在我们第二期着陆探测的方案中,曾经考虑过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但是,为了使用更成熟的火箭,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其他的选型,包括长征三号系列的其他型号。我们在长征三号系列里还有一型号的火箭,就是长征三号B,这种型号的运载火箭也具有较大的推力。正在论证用长征三号B进行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的可行性。
谢谢!
2007-11-05 15:47:31
首先祝贺嫦娥一号卫星今天上午进入了月球轨道。请问几位专家,随着今天上午嫦娥一号卫星进入月球轨道,是不是可以说这次嫦娥一号卫星基本上获得了成功?另外,我们知道嫦娥一号卫星自发射以来,已经引起了全国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嫦娥热”,作为嫦娥工程的直接参与者,请问专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嫦娥热”,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嫦娥工程与我们老百姓是什么样的关系?会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2007-11-05 15:51:52
自从嫦娥一号发射以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嫦娥热”,月球探测工程得到了全国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这个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我想,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我们对这些影响会认识的越来越深刻。
2007-11-05 15:52:28
列举几个方面:一个方面,通过工程的实施,展示了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一个国家只有具备经济、科技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实现这样的工程。同时,工程的成功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民族自信心等。第二方面,通过工程的实施,跨越式地提升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整体水平,使我国航天活动范围从地球空间扩展到月球或者更远的空间。为了实现绕月探测,在工程研制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到了很多新的认识,也获得了很多技术的突破。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突破,使我们的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
2007-11-05 15:53:18
第三方面,通过月球探测工程,将积极推进我国基础科学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一是可以深化对月球的认识,二是可以通过月球来开展更多的对宇宙空间的研究。
第四方面,工程的实施还将带动一大批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些高新技术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必将对人民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7-11-05 15:53:32
第五方面,通过工程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领域和大型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
此外,大家也都看到了,随着嫦娥一号的发射,全国也掀起了一股天文与航天的科普热潮,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谢谢大家!
2007-11-05 15:55:29
中国如何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就组织和实现了这次绕月探测的?谢谢。
2007-11-05 15:55:37
这位记者提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想,第一我们是有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高度关注。
2007-11-05 15:56:42
国务院的领导在工程开始之初和在关键的时候对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多次批示,这对于工程的正确实施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在研制过程的关键阶段多次到研制一线去视察指导,看望研制人员,极大地鼓励了研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全国各个方面,全国的人民都对这个工程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2007-11-05 15:56:54
我举一个例子,今年的8月17日,嫦娥一号的试验队准备到发射中心去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在首都机场,他们的票是7点多钟的,结果到机场,那趟飞机取消了,在民航方面的大力协助之下,很快地调整到8点多的航班,80多个人进行这么快的调整是不太容易的。他们上了飞机之后,还是有5个人没有座位,这时候有五位乘客主动站出来把这趟航班让了出来。这充分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个工程的支持。
2007-11-05 15:59:14
第二个方面,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组织体系。整个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两总系统,国防科工委还专门成立了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来全力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这些措施都保证了工程的总体协调工作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个方面,全体参研、参试的人员深深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勤奋地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体现了优良的素质和作风。
2007-11-05 15:59:19
第四个方面,中国航天已经发展了50多年,这5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试验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航天工程经验,这些体系和经验为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另外,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尊重科学规律,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组织实施,紧紧抓住了大系统的协调、关键技术的攻关、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些关键点,避免了反复,保证了质量与可靠性,保证了进度。
2007-11-05 16:03:59
绕月探测工程是一个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复杂工程,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程的研制和建设工作。谢谢大家!
2007-11-05 16:04:06
刚才发言人介绍到在地月转移轨道,本来我们计划有3次的轨道修正,事实上我们只实施了1次。这是不是意味着卫星和测控系统比我们预期的状态好得多?这点对于以后飞行任务的执行积累了哪些有利的因素呢?谢谢。
2007-11-05 16:05:45
原计划安排了2-3次的中途修正,主要是确保卫星经过地月转移段之后,准确进入到近月点转移站以后,准确地进入到月球近月点200公里、倾角90度的目标位置上。最终我们在整个地月转移轨道阶段,我们只实施了1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改进:
2007-11-05 16:06:00
首先,我们采用了更加成熟的精密定轨技术,使我们控制前的轨道精度定得更加精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控制的参数进行了更加精确的标定,同时也更加优化了整个控制策略。
其次,卫星控制精度非常之高,所有的控制策略严格按照控制量大小执行的,跟我们的策略基本上是完全一致。
2007-11-05 16:08:12
另外,为了这次控制,我们之前都要开飞控会,对每一个控制参数都进行了精益求精、认真地分析和标定,也保证了我们整个后续控制的精度。经过我们反复地计算和核对数据之后,我们确定的数字是在第41个小时实施1次中途修正,我们就能够准确地将卫星控制在我们预定的目标位置上。谢谢。
2007-11-05 16:08:21
我代表搜狐网的网友问各位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第一次近月制动是嫦娥卫星探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技术难度很大。我想请龙江副总指挥介绍一下变轨制动的全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最让你紧张的是什么时刻?谢谢!
2007-11-05 16:11:37
卫星在制动过程中,大概分成三个过程,在讲这三个过程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卫星在天上常规的运行姿态。因为卫星在天上飞行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所以卫星在飞行的时候,常规下卫星头部,我们假设定义卫星头部,是对着太阳,在变轨开始的时候,第一个步骤就是对卫星进行调姿,调姿是将卫星的头部由对向太阳转向要开始加速或减速的方向。卫星的姿态达到我们设计好的方向之后,开始第二个步骤,就是进行发动机的点火。发动机点火的目的就是要给卫星一个加速度或者是反方向的制动,达到轨道控制的目的。
2007-11-05 16:11:53
第二个步骤结束之后,基本上卫星的轨控就结束了。然后我们进行第三步,将卫星还是转变为原来的常规姿态,对日定向姿态。
应该讲这三个步骤都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上午近月点制动是整个飞行任务的关键点,在整个制动过程中都是比较紧张的。但同时信心还是非常足,因为我们的卫星状态和整个设计状态、各系统的保障都是非常有力的。上午的变轨成功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整个队伍的实力。
2007-11-05 16:14:28
最后两个问题。
2007-11-05 16:18:23
前段时间我采访过美国宇航局和欧盟宇航局的一些科学家,今天嫦娥一号已经成为绕月卫星,作为中国人我非常自豪。请问龙江副总指挥,您如何看待国家在太阳系探索方面的竞争和合作?我想请您从技术的角度谈这个问题,是否希望与其他国家开展一些合作?谢谢!
2007-11-05 16:18:41
应该讲我们开展航天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人类的进步,为全人类造福。我们希望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来促进整个全人类航天的发展。但具体采取哪些合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实施。谢谢!
2007-11-05 16:18:52
最后一个问题。
2007-11-05 16:19:27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郑为民先生,也是关于VLBI测量技术的。随着这项技术在嫦娥卫星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是不是意味着在我国以后的深空探测过程中还将用到这项技术,这项技术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07-11-05 16:19:46
嫦娥工程立项的原则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条件,用较少的经费达到月球探测的目的。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深空网,但已有的航天测控网能够很好地提供卫星测速和测距的数据,而VLBI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VLBI的测量量,所以USB加上VLBI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嫦娥卫星的测轨任务。
2007-11-05 16:20:02
在工程立项之初,经过反复的论证后决定,嫦娥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决定立足现有的USB系统和中科院的VLBI系统,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使其满足嫦娥一号卫星各飞行阶段的遥测遥控、测轨和导航任务。
2007-11-05 16:20:15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方案是成功的。VLBI这一技术在嫦娥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前面提到的事后模式,就是将数据记录在硬盘上,然后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事后的处理。这一模式将更多地应用到环月轨道段。另一种模式是准实时模式,就是到目前的这十天,均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对于嫦娥一号卫星的VLBI测量,四个VLBI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均是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上海天文台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准实时的处理。然后再及时地把结果传送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
2007-11-05 16:23:59
这一准实时的模式对整个系统的要求更高。VLBI的特点是具有非常精确的测角能力,在深空探测方面,VLBI技术更适合发挥高精度的测量作用。我们目前正在准备运用VLBI技术对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探测器进行精密的定位和定轨。
2007-11-05 16:24:21
国际上也越来越多地将VLBI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在2006年于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会上发表了《北京宣言》,其中写到VLBI将作为深空探测的新技术得以使用。在VLBI深空探测器精密测量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虽然在这次嫦娥一号卫星的测轨方面我们有所创新,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来讲,我们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2007-11-05 16:24:47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写过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联,对联的内容是“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经过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集体努力和创新工作,我们有信心能够尽快缩小这一领域的差距,进入国际的先进行列。谢谢!
2007-11-05 16:2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