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究竟要跨越哪几道坎,着力点在哪儿?在今年的两会上,“自主创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着力迈好三道坎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迈三道坎。”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信息产业厅副厅长王福强说,“一是国家要加强自主创新的总体规划和协调能力。当前,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因素,同一科研课题往往不同部门在做,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少配合和协调,使得我国庞大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关键领域要有重点突破;三是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真正使产、学、研结合起来,这是解决推动自主创新的动力问题。”
调动企业积极性
“现在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政府加大科研投入,就能够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这是片面的。我们国家目前对科研的投入不少,关键在于怎么用好这笔经费。”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对记者说,“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投入的问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代表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科技人员不足、科技投入不足、群众性创新意识欠缺三个方面。
“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存在短视行为。一些企业现在不愁销路就盲目乐观,宁愿花钱搞营销,也不愿搞研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徐松南说,“我们要大力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创新者得到实惠、受人尊重;企业自身眼光要放远一些,要有自己独家的东西,不要总跟在别人后面走。”
“国家要把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采取对进行创新的企业返还部分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不断投入科研活动,走出低水平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长期从事计算机设计研制和应用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惠通说。
给钱不如给政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少领导总是考虑如何立一些项目,将公共财政经费直接拨给有关企业,而较少考虑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建议,要正确体现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政策主导作用。
“制定一个好的政策可能胜过数以亿元的科研投入。”李国杰说,“实施支持本土产业的政府采购法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力措施。在政府采购中,若国内产品满足要求,应至少采购60%的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国家应通过财政拒付和行政监督等手段监控政府采购。”
“治疗科技与产业脱节的良药应当是大力加强以技术转移为目标的中间环节,”李国杰说,“要尽快制定‘非营利性机构法’,大力发展以技术转移为目标的非营利性机构。”
评价不搞一刀切
“自主创新不是通过计划或安排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是否具有科研水平,不是通过发表多少论文来衡量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德忠指出,“现在的科研管理机制强调论文的数量,造成了学术上的浮躁气氛。要改变现有的科研管理模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科学研究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有时甚至需要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任玉岭委员说,“由于年龄的限制,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科技工作者被排除在科研带头人之外,这些人是自主创新的一大财富。应该充分发挥科技退休人员的余热,不要搞一刀切。”
政府要“舍得、忍得、耐得”
“深圳市走自主创新之路从发展高科技产业入手,”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科协主席李连和说,“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经验就是‘舍得、忍得、耐得’:政府要舍得投入;对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外迁要忍得住财政、税收的损失;要耐得住寂寞,百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需要15至20年的发展期,要认准华山一条路不动摇。”
坚决摒除官本位
“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之一是人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没人才,谁来创新?”“许多人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宁愿放弃本行技术,也要去做公务员。”赵林中说,“应该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更多的人才踏实地从事创新工作,这是自主创新的基础。”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0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