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进尺能力达到280万米以上,比中石油集团公司平均水平高出3.24万米,位居中石油集团首位;2005年平均钻机月速度达到6899米/台月,比2000年提高了近3000米/台月,施工速度位居中石油集团首位;压裂卡井率和返修率分别控制在0.33%和0.02%,施工质量位居中石油集团首位。
作为中石油13家地区油田非上市企业之一,吉林油田集团公司已连续4年不靠补贴实现盈利,不仅生产施工能力空前增强,且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跃上新台阶。吉油集团总经理何树山告诉记者:“一个是速度,一个是质量,这两个提升后面反映出了我们在生产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提升和跨越”。
实现两个提升,吉油集团凭的是什么?“由于不懈地进行更新改造,我们拥有过硬的装备”,设备装备部原颖部长称,5年来,吉油集团公司累计投资18亿元,新增、更新主要专业设备1773台(套),基本实现了主要工程技术服务装备优化升级,设备新度系数从2001年初的0.49上升到2005年末的0.58。尤其陆续配备外闯国际市场的优良装备,用于外闯国际市场的装备投资3.1亿元人民币,占总投资的17%,陆续引进的卡特比勒柴油发电机组、VARCO顶驱、西门子变频、SWACO离心机、DER-RICK震动筛等具有国际水平的装备,使集团公司在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技术进步,实施自主创新”,技术部长张稽南认为这是吉油集团实现两个提升的优势所在。据他介绍,五年来吉油集团公司共投入科技经费1.24亿元,实施科技项目358个,形成科技成果460项。为了提高钻井速度,他们主要从先进的设计分析软件的引进和应用入手,进行了包括井深结构优化技术、牙轮钻头和高效PDC钻头优选技术、钻井参数水力参数优化技术及喷嘴组合优化技术等配套研究;为了提高钻井质量,他们针对高压水窜和欠压漏失技术难点,研究推广应用了JSS—1冲洗液、NCD—2速凝旱强水泥浆和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结构,应用PDC钻头等,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机械钻速,还大大地提高了钻井、固井质量,其中固井的合格率和优质率比“九五”期间分别提高了23.38%和41.03%;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他们在特殊工艺技术方面实施了自主创新,除开发了拥有广阔前景的浅层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配套技术,还试验应用了技术效果显著的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套管钻井技术,实现了主力油层段裸眼测井,实现了一只钻头完成1200米的油层套管钻井,机械钻速与常规井持平,缩短建井周期15—20小时。该项技术的形成使我们找到了节约钻井成本的又一条新途径,受到了中石油集团公司的高度评价。
管理部部长杜春杰将吉油集团实现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跨越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人。他说,再好的技术是人开发出来的,再好的设备是人来使用的,只有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据他介绍,吉油集团以“硬指标、严考核、硬兑现”为原则,推行材料费、燃料费、运输费、修理费等十大成本控制,即把十大费用分配给各部门————由各部门做预算————落实各二级单位————达到指标获奖(没达到指标受罚);在成本控制基础上,他们还实行单元核算制(单井核算、单车核算、单机核算),就是把能够实现有效计量、会计核算、效益确认和单独考核的最小资源整合体都作为基本生产单元,并把相应的考核指标、激励政策和业绩评价标准相结合。实施成本控制、单元核算与“五段式”浮动薪酬工资分配制度相结合,很快形成了全员参与经营管理的良好局面。通过不断强化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十五”期间,吉油的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0年的—1.63%上升到2005年的1.4%,上升了3.0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消化增支减利因素20.5亿元、实现管理增效7.2亿元。
“十一五”是吉油集团公司实施全面提升战略的关键时期,预计到“十一五”末,吉油集团公司内部市场关联交易收入将实现50亿元以上;相关产业收入将实现30亿元以上,国内外市场收入将达到20亿元以上。(记者 许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