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结合辽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讲话精神,对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反映国家在科学技术、设计、工艺、材料开发、加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自主地位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辽宁拥有国家划定的装备制造业的全部8大行业,在178小类产品中,辽宁居于全国前六位的有58小类,占32.6%。辽宁的成套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矿山、冶金、输变电、造船、石化设备等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辽宁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370户,具有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人才优势。同时,辽宁装备制造业中上市公司多,拥有沈阳机床(行情,论坛)、瓦轴、大冷股份、东北电、金杯汽车(行情,论坛)、曙光股份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企业,具有融资优势。总之,辽宁已具备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减速,跨国公司利润大幅度滑坡,各大公司都在寻找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辽宁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合作的不断深入,辽宁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实现工业化对装备的需求将是巨大和持久的,从可预见的市场需求看,将对辽宁装备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都为辽宁装备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辽宁装备制造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的力度、深度、广度和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而且其投资的首要目标就是行业排头兵企业,它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长期稳定的绝对优势。如果应对不当,我们的企业将被固化在产业链的低端,甚至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拉美一些国家正是由于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原有的一些优势的消失,造成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陷入停顿甚至衰退。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想已经明确,即树立世界眼光的战略思维,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为宗旨,紧紧把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契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活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实现技术自动化、产业集群化、装备成套化、营销国际化,全面推进产业升级。目标是突出抓好体现辽宁优势的船舶、汽车及零部件、发动机、机车、基础装备、重型装备、输变电及发电设备、石化通用、工程机械、军工装备等十大装备产业链。到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700亿元,将辽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品技术比较先进,综合实力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拥有较强基础和实力的创新主体,即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通过自主创新得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具有知名的自主品牌。品牌意味着高技术和高品质,代表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辽宁省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着力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

第一,从三个层面上构筑辽宁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和产学研新机制。

一是形成重点学科支撑体系。依托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知名教授、博士点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学科和人才支撑作用。

二是形成多层次的研发支撑体系。依托沈阳材料科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档数控、传感器、高性能均质合金、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软件、数字医学影像等国家工程中心,以及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离子焊接研究室、先进在线检测技术实验室等国家、省级研发机构,形成与重点产业发展配套的研发支撑体系。

三是形成应用技术的支撑体系。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与中科院及省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借助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第二,引导企业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一是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国外技术团队和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体系,加快关键优势领域高技术研究,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跨越。

二是在集成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十一五”期间要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与国外知名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等方式,培养、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三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有所突破。辽宁原始和集成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要把自主创新的重点放在二次创新上,要避免重复引进,走引进——吸收——提高——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缩短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

第三,结合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发展时期,重大技术装备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关键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保障。“十一五”期间,要以沈阳、大连重点企业为依托,整合辽宁现有科技资源,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力争建设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示范基地”,并通过与国际跨国集团的合资合作,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加强自主研发,以重大技术装备成套生产为突破口,向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方向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中选择确定一批作为公共技术平台予以支持,并根据实际需要新建一批高新技术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孵化器,催生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专业性、资源共享的科技数据库和科技信息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在若干领域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财税支撑,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集聚平台;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

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选择合作伙伴,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而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为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供制度保障。要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大胆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进行全球采购、销售、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力争用15—20年时间,使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具备“以我为主、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装备制造业强国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作为提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切实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建设,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对辽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国家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要求把辽宁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为辽宁装备业的振兴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刘国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待遇。曾任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辽宁省本溪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辽宁省副省长。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