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自主创新 中国经济升华的必由之路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1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2月28日晚,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开谜底。回国创业、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水平芯片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成为最大赢家,捧走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

本次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把“创新”列为第一标准,“创新”在评选中的权重高达40%,25名候选人绝大多数都是今年各领域的创新人物。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5年,自10月初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后,自主创新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但已没有人质疑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迫切性。加快自主创新、争取早日摆脱“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窘境,已成为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共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正是中国经济连创奇迹的关键所在。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智慧和驾驭宏观的能力。当前正在谋划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中,自主创新被放在了特别突出的地位。

中国经济保持多年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借助外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在相当长时间里主导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引进外资、合资合作、“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等开放举措,把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也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最能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仍然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如汽车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合资合作,确实呈现出一派繁荣,但关键技术的缺失注定让外方赚走利润的大头。更要害的是,已经有专家指出,一旦市场彻底开放,外方完全有可能舍弃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方合作者。中国的其他行业如医药、电信等无不如此。

对引进技术的依赖,甚至使国内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企业中只有一成左右有科技活动,去年科研经费投入仅占营销总收入的0.56%。目前,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又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段:赖以吸引外力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等正逐步消失;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处境也日趋恶劣,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国际贸易环境迫使中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而调整方向只能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中国制订的发展目标基本都已如期或提前实现,这与中国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不无关系,可以说更多地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然而,如果仅仅满足于“加工厂”的角色,中国将很难实现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中国经济必须实现“升华”,达到更高的层次,而拥有更多的、关键的自主创新产品是必由之路。自主创新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之一。

《市场报》 2005年12月30日

来源: 市场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