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创办的中怡康统计机构公布了10月中国彩电市场的最新市场情况:中国品牌在零售量的占有率达到87.27%,外资品牌只占到12.73%;并且前5名全部是中国品牌。尽管彩电前五强都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国面孔,但是中国的彩电产业仍处在危险境地,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仅仅盯着市场占有率这种战术性的数字,其目光是短浅的。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殿甫在“2005中国家电高峰论坛”上表示,2010年全球70%的市场份额都将是平板电视,目前中国市场虽然70%都是国产品牌,但80%的钱都被境外液晶面板厂商赚走了。对中国家电业来说,中国家电制造厂家在没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前,是不可能战胜国外家电品牌的。
中国家电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曾表示,如果根据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股票市值来分析,中国家电企业的价值在减少;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没有演变成企业价值的提升。虽然中国家电出口170亿元,但是附加值是不高的;中国家电产量占全球的48%,但是却还没有国际化,应该说,产品生产,只是占产业链中的很小部分,譬如销售、渠道、核心技术等等,都没有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据了解,在被中国彩电企业称为再度崛起的平板电视领域,在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上,日本松下、索尼、夏普、东芝、三洋、NEC等在技术转让上,对中国家电企业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技术转让费。在家电的核心技术上,日本企业依然死扣着中国家电企业的“命门”。日本企业不仅掌握了资本的优势,同时控制着核心技术和专利权,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排名上,日本企业垄断了前五名的排位。而在日本企业垄断前5名排位的背后,大部分的产品是国内著名的彩电企业为其OEM。在国际市场上,国内著名的彩电企业,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依然处于打工地位。
同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幅已经超过收入增幅,因此国内家电品牌的利润出现大幅度下降。
中国家电企业曾经频频打价格战的底气,来自其成本优势。但是这种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会随着中国的连年快速发展而逐渐变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设厂,中国本土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也成了这些跨国公司的优势,兼顾本土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他们,正在努力拉小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成本距离。
当前国内家电制造业仍然依靠价格战,利润不断摊薄,风险不断加大。中国家电厂家也非常清醒自身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和国外品牌的抗衡能力。例如长虹、上广电联合国内的其他彩电品牌,加快平板屏的研制,海信也率先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信芯”。
虽然从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家电业的核心技术的开发仍旧处于弱势状态,但只有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才能使品牌形象、市场形象、客户形象得以提升,从而根本缓解和释放市场压力。为彻底解决“上游产业链缺失”问题,创维和TCL、康佳、长虹等国内彩电巨头一直在密切协商“联手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问题。同时,政府也对自主创新给予支持,据悉,信产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把液晶屏产业作为“重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2008年前建设3至4条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2010年陆续建设第六、第七代生产线。
国际商报 2005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