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个起点上,我们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感到自豪。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支撑这种高速增长的条件,有不少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着力自主创新提到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地位。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
(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贯穿社会发展的过程。
人类的创新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通俗地说,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这里所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水平的关键。着力自主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创新极大地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着力自主创新,从全局来看,不仅仅限于科技层面,而且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
(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
“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构筑起捍卫国家安全的防线;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迈开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使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了一个大的跨越;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推广,使古老的中文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以华为、海尔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昂首挺胸“走出去”。
事实表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
(四)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凝结着自主创新的贡献,但总起来说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是短腿、是瓶颈。面对“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自主创新,尤为必要,尤为紧迫。
着力自主创新,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等要素驱动,长此以往,发展的成本将增加,发展的优势将减少,发展的活力将下降。要在过去基础上继续保持长时期的较快增长,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
着力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我国工业总量虽然很大,但许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技术“空心化”,关键部件依靠进口,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状况,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优化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着力自主创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生态效益、有效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着力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的形势下,简单模仿没有前途,贴牌生产难有丰厚回报,走别人的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要避免受制于人,不做低端产品的加工装配车间,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改善外贸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战略。
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高消耗、高污染到节约资源、清洁生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取决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决定着我们能否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五)着力自主创新,我们需要自信,需要清醒,需要只争朝夕。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还没到强调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条件还不具备。这种看法过于悲观。
固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自主创新受到多方制约。但应当看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即使还处于追赶阶段,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还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我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就有105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无可比拟,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我们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一切都为我们着力自主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创新的潜力,而是缺乏创新的胆识;许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缺乏创新的魄力。客观审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就能够发现一种积蓄中的能量,就有理由期待一种酝酿中的突破。
(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创新,就意味着什么都应当从头来、自己干,“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这种看法过于狭隘。
固然,原始创新需要从源头抓起,靠自己来干。但这只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站在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石上,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积极整合现有技术,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
国力所限,我们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投入仅占研发总投入的5.7%,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就我们目前自主创新的基础来说,也不可能事事从头来,样样自己干。
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关起门来自主创新更不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封闭起来搞发展,画地为牢求创新。战后日本30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仅用40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科技创新强国,都与它们大力加强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密切相关。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的自主创新既是考验,更是机遇。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深入开展的时机,更好地学习先进科技成就;抓住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转让高新技术中一些非关键部分的时机,将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来;抓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机,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合作;抓住大量外资涌入的时机,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选择引进先进技术,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自主创新。
(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什么都可以从国外引进,自主创新没有必要。这种看法过于片面。
固然,引进是获取技术最便捷、最省力的方式,跟踪模仿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都源于原始创新。没有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依赖引进和模仿,会弱化自主创新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创新活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永远成不了气候。如果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个人电脑也只能赚“一捆大葱的钱”。事实说明,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自主创新能力,必然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
如果说,当经济尚不发达、企业尚不足以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对手时,我们还可以靠市场换取需要的技术;那么,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与世界领先企业形成竞争时,人家是不会转让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自主创新。
(八)自主创新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认识:
第一,自主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事关国家的国际地位、民族尊严、发展后劲。有了自主创新,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二,自主创新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必然选择。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着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的强大支点。
第三,自主创新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自主创新是制胜的法宝。
第四,自主创新要立足国情、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出击,遍地开花,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引进、有重点吸收、有目标赶超,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
第五,自主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借鉴与创造的统一。既要以我为主,又要兼容并包,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博采众长。
第六,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独创性,分享这种成果是有条件的。科学无国界,但技术总是服务于国家利益。一般技术可以引进,核心技术很难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买来,现代化的中国买不来。
第七,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全民。自主创新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紧密相联。自主创新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既有内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改变。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自主创新,各种小发明小创造也是自主创新。
第八,自主创新要有自立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无论是认识创新还是实践创新,无论是大的突破还是小的改进,都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九)一次科技革命引领一次产业革命,一次产业革命就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谋求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
(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着力自主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自主创新指明前进方向,实现科学发展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自主创新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自主创新,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取决于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百年大计,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营造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十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国家层面整合创新要素,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持续创新的组织保障。
我们要紧紧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提升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的整体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增强。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科研经费出自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这种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
(十三)完善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的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着力自主创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
我们要积极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财政投入、政府采购、技术引进等政策,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政策环境。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高墙大院,进入企业、进入市场。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让投机取巧者无利可图,让抄袭仿冒者代价惨重,为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障。要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把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给创新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
(十四)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翱翔蓝天之梦,托起了航空技术和飞机制造业;畅游碧海之思,驱动了航海技术和舰船制造业……失去梦想、安于现状,人类社会就会止步不前。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应该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取向。
我们要大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要注意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式,注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崇探索、宽容失败,鼓励冒尖、包容个性,提倡竞争、倡导合作,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十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从中医中药、丝绸陶瓷、十进位制到“四大发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新不已,用智慧和汗水锻造出众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创新成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在变,创新不变,自主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着力自主创新,以界他国而自立于世界,以界他时而自立于当代,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开辟,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任仲平)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