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

2012年02月15日16:5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技术装备 自主创新 指导目录 2012年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7、轨道交通装备

 

编号

产品名称

类别

主要技术指标

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7.1

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轮对及输电弓

I

速度≥200km/h的高速动车组及23t及以上轴重大功率机车。

1、  车轮:提高钢的纯净度及热处理技术;

2、  车轴:提高车轴疲劳强度,空心车轴制造装配技术及热处理技术;

3、  受电弓:与高速接触网相配合,有源控制受电弓;

4、  受电弓滑板:由特殊材料和结构组成的,高性能受电弓滑板。

7.2

城际动车组

I

速度120km/h160 km/h200km/h

0→40km/h起动加速度分别为0.80 m/s20.65 m/s2

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分别为≥1.20 m/s2≥1.12 m/s2

1、轻量化、大启动扭矩和高速持续运行的牵引技术。

2、高速重载(15t17t轴重)、快速起动、快速制动转向架技术。

3、大载客量、多对大开度侧门、大车窗、顶置单元空调下的车体承载技术。

4、车体隔音、隔热技术;

5、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及节能环保技术;

6、旅客界面、车内环境技术;

7、整车及重要部件验证技术;

7.2.1

双动力动车组

I

8编组(44拖)电力及内燃双动力牵引;

电力牵引:运营速度≤200km/h、试验速度≤230km/h、轴重≥16t

内燃牵引:运营速度≤120km/h、试验速度≤140km/h、轴重≥16t

1、电牵内燃双制式动力牵引及辅助系统;

2、双制式动力设备布置及轴重控制技术;

3、双动力多单元混合系统的网络控制;双制式动力间的切换控制;辅助驱动系统研究;

4、适应安装或悬挂大功率内燃动力包的高刚度车体技术;

5、大功率内燃动力包及相应牵引设备技术。

7.2.2

双动力机车

I

6≤3000kW

电力牵引:运营速度≤140km/h、试验速度≤160km/h、轴重23t

内燃牵引:运营速度≤100km/h、试验速度≤120km/h、轴重23t/6轴。

1、电牵内燃双制式动力部分或全部公用的牵引及辅助系统技术;

2、双制式各动力设备布置技术;

3、双制式动力间的切换控制及网络控制;辅助驱动系统技术;

4、大功率内燃动力及相应牵引设备技术。

7.3

双动力动车组(混合动力)

 

 

 

7.4

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

 

 

 

7.4.1

山区小半径曲线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

II

降低车轮、钢轨磨耗50%

大功率径向三轴转向架研究与应用。

7.4.2

电力机车

I

轴功率大于1200kW铁路干线客运牵引机车;

机车功率大于4800kW

分布式微机网络控制。

整车集成、高速机车转向架、大功率牵引传动及控制系统、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辅助系统等系统技术。

7.4.3

内燃机车

I

功率大于6000马力,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25t轴重。

大功率低排放节能型柴油机技术、电喷技术、交流传动技术、柴油机增压器、机车微机控制技术、机车网络通讯技术、新型微机控制制动技术、轻量化车体技术、多机重联控制技术。

7.4.4

双动力机车

 

 

 

7.5

重载和快捷货车

 

 

 

7.5.1

大轴重货车

I

轴重26.5-30t

速度100-120km/h

大轴重转向架技术、转向架低动力作用技术、车钩和缓冲器技术。

7.5.2

快捷货车

I

轴重≤18t

速度160-200km/h

转向架技术、车体结构技术、制动技术、车钩和缓冲器技术。

7.6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7.6.1

地铁车辆

I

速度范围 100-120km/h

轻量化车体技术,转向架技术,牵引传动技术,制动系统技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列车空调技术。

7.6.2

100%低地板城轨车辆

I

最高运行速度70km/h

铰接转向架设计制造技术,铰接车体设计及制造技术,小型化顶置式牵引和辅助供电系统、网络控制系统,永磁电机动力驱动技术。

7.7

大型养路机械装备

 

 

 

7.7.1

连续式线路道岔捣固稳定车

I

1、最大起道量150mm,最大拨道量±150mm

2、最大捣固深度(由轨面以下)不小于560mm

3、作业中可实现人工、半自动、自动控制。系统测量精度:±1mm

4、作业效率正线捣固稳定速度:1.2~1.6 km/h,道岔捣固速度(1/12):25~45min

1、全数字网络控制动力传动技术;

2、基于锥形金属橡胶弹簧的新型工程机械专用转向架技术;

3、双枕正线道岔捣固装置技术;

4、正线道岔动力稳定装置技术;

5、四线捣固时捣固装置旋转与横移;

6、全数字网络电气控制技术;

7、整车液压系统与数字伺服、比例控制技术;

8、超长大列工程车制动系统技术;

9、超大型复合梁结构主车设计与仿真验证。

7.7.2

全断面道砟清筛机

I

1、作业效率:≥1200m3/h(特定道床条件下);

2、挖掘宽度:枕底挖掘宽度≥4000mm;边坡挖掘6001300mm

3、挖掘深度:≥850mm(轨面下);

4、作业走行速度 :0m/h2000m/h

5、联挂速度 :120km/h

枕底挖掘边坡挖掘两套机构联合作业技术

7.7.3

铁路道床吸污车

I

1.作业范围:钢轨内侧轨枕表面,最大宽度从线路中心外4000mm范围内;

2.吸污能力:粒径不低于3mm的石子,钢轨打磨的散状磨屑;

3.收集污物的容积≥ 5.2m³

吸污优化技术,吹吸装置的特征结构及参数对吸污效果的影响,吹吸装置、集尘装置、吹喷风机与吸污风机的集成技术。

7.7.4

钢轨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矫直及外形精整综合车

I

1、联挂速度120km/h
2
、对既有线钢轨焊接接头的正火、矫直及外形精整质量要求符合TB/T1632-2005标准要求。

1、既有线钢轨焊接接头感应正火电源、线圈及工艺技术;
2
、焊接接头感应正火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3
、焊接接头测量及四向矫直技术;
4
、焊接接头精密测量与外形精整技术;
5
、既有线钢轨焊接接头正火、矫直和外形精整的综合集成技术,整车布局及不同工况控制技术的研究。

7.7.5

非自行式移动焊轨车

I

1、联挂速度120km/h
2
、 钢轨焊接接头的静弯、疲劳、冲击、落锤等符合TB/T1632-2005标准要求;

3、可焊钢轨最大截面积:10000mm2

4、顶锻力≥1200kN

1、长轨条闪光接触焊技术;

2、机、电、液集成及钢轨焊接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3、满足铁路限界的焊轨机悬挂系统;

4、专用焊轨作业平车技术;

5、人机操作界面及焊接参数记录与质量评估系统技术;

6、整车布局及不同工况、不同材质钢轨焊接工艺研究。

7.8

轨道交通安全系统

 

 

 

7.8.1

列车安全运行控制系统

适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50km/h

列车最小追踪运行间隔3分钟;

关键设备安全等级达到SIL4级。

1、列车运行控制应用技术;

2、列车安全控制平台的设计技术

7.8.2

轨道交通智能视频监控及运维关键系统

1、实时、稳定可靠、高精度的基于视觉语义的视频内容检索算法;

2、多模无线终端技术,多制式的无线传输终端技术,包括Zigbee终端、WiFi802.11b/g/n)终端、GSM-R数据终端和TD-LTE终端;

3、低成本、高精度的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1、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技术;

2、基于计算机视觉语义的人体行为、群体行为的识别技术;

3、车厢视频数据的无线传输技术;

4、传感探测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技术;

5、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施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技术;

6、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

7.8.3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安全保障系统

1、密贴段牵引点密贴检查4毫米不锁闭;

2、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锁闭量≥30mm

3、适应尖轨伸缩量±40毫米。

1、轨道交通道岔转换系统技术;

2、轨道交通道岔转换系统安全分析及试验平台技术;

3、轨道交通道岔监测系统技术;

4、轨道交通道岔融雪系统技术。

7.8.4

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调度、监控系统

1、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数据传输速率单向不小于50Mbps,双向不小于100Mbps;基站间切换时延小于150ms

2、宽带光纤直放站技术:链路最大增益达到50db,传输延时小于1.5μs

3、在100Mbps车地传输速率下,QCIF分级视频可靠传输可以抵御5-10%误码率。

410毫秒级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5、调度集群功能:

     组呼建立时间≤500ms

     PTT抢占时间≤200ms

     并发组呼数:20/载频,且组内成员数不受限制;

   调制方式:QPSK64QAM(HSPA+引入64QAM)

   多天线支持

移动性支持:不低于350km/h

1、高速移动状态下数据传输系统收发信机信号处理技术;

2、高速移动状态下小区切换技术;

3、高速移动状态下MIMO技术、OFDM技术、赋形天线技术和移动IP技术;

4、基于多数据系统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

5、列车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

6、高速列车系统并行、基于元数据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7、基于高速宽带移动IP通信系统的列车调度应用功能;

8、解决站场严重电磁干扰的多个无线系统的功能。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