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揭秘:中国海洋卫星事业发展20年神秘内幕

2010年10月19日14: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海洋一号 海洋水色卫星 海洋观测 微波辐射计 重复观测 数据同化 量化精度 红外遥感器 气溶胶光学厚度 离水辐射率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星载海洋水色扫描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按海洋水色定量探测的需求设计,有高信噪比、高光谱分辨率、高量化等级、含热红外通道等特点,星下点地面空间分辨率1.1公里,重复观测周期3天。四波段CCD成像仪由航天工业总公司508所研制,CCD成像仪的设计兼顾海陆交互衔接的海岸区域的测量要求,有四个可见和近红外波段,星下点地面空间分辨率250米,刈幅500公里,重复观测周期7天~8天。海洋水色扫描仪具有境外探测能力,每天可安排一次境外海域水色探测,每次不超过18分钟。星上存储器可记录18分钟长度的水色探测资料,可为远洋航运与大洋渔业探测服务。位于北京、三亚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和西安卫星测控系统随时监控卫星的运行,并可通过地面控制对卫星软件进行加载和重构,对卫星与有效载荷进行有效控制。

“海洋一号A”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水温探测的卫星,是试验型业务卫星。主要应用于:(1)掌握我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为评估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了解我国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沿岸海洋工程及河口港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3)监测我国近海海面溢油、赤潮、热污染、海冰、浅海地形等,为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执法提供技术支撑;(4)为研究全球海洋水色环境、海洋在全球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提供大洋水色、水温环境资料。

3.“海洋一号A”卫星的业务应用

“海洋一号A”卫星在近两年的运行期间获取的环境数据,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与地区间海洋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充分发挥“海洋一号A”卫星的作用,国家海洋局作为用户牵头单位,尽最大可能挖掘“海洋一号A”卫星数据的应用潜力。2002年12月14日,“海洋一号A”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分发,向国家海洋局所属单位、沿海各省市、中科院、海军、高等院校和从事海洋研究的机构共计45个单位提供样本数据。在“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国家海洋局通过召开“海洋一号A”卫星用户会议、举办用户培训班等活动,推动了海洋卫星数据的应用,扩大了用户范围,逐步拓宽了海洋卫星的服务和应用领域。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在“海洋一号A”卫星近两年的运行期间,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海洋一号A”卫星数据研发制作了42种遥感产品,使用户最终达到了126个单位,用户范围覆盖了国内的海洋管理和生产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军事应用等部门。

在卫星在轨运行的近两年时间里,共实施了1830轨卫星境内外探测,其中境外探测619次,获取了我国海域和境外相关海域的大量水色遥感图像。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地面应用系统处理,获得了晴空条件下相关海域的海洋离水辐射率、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气溶胶光学厚度、悬浮泥沙含量、海冰覆盖范围、植被指数等水色环境信息,并获得了珊瑚、岛礁、浅滩、海岸地貌特征及江河湖海、森林火灾、沙尘暴及台风、雾、雪等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已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管理、灾害预警、环境预报、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洋渔场环境监测方面,2002年~2004年,利用“海洋一号A”卫星对大洋渔场进行了大量的探测,获得了大西洋金枪鱼渔场和太平洋竹荚鱼渔场的海温和叶绿素分布数据,制作了3月~9月份逐月平均的海温和叶绿素分布图,并累计达47次及时向海洋渔业生产部门提供服务。

在海岸带管理方面,2003年利用“海洋一号A”卫星CCD成像仪数据制作了52幅我国三大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的资源调查和植被分类图、岸线动态变化图、河口悬浮泥沙分级图等,为我国海岸带地区资源、河口地区悬浮泥沙分布特征、河口地区土地分类利用等研究,为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管理、河口地区的资源利用,提供了数据产品服务。

在海洋赤潮监测和预警方面,2002年~2004年,利用“海洋一号A”卫星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发生在渤海、黄海、东海近24次赤潮实施预警和监测,累计发布卫星赤潮监测通报20期,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务,并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海冰监测和预警方面,我国渤海每年冬季都有3个月左右的结冰期,冰情对海上交通和海上生产活动造成较大影响。“海洋一号A”卫星具有较强的海冰监测能力,可以对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冰进行实时监测。2002年~2004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北海分局,利用“海洋一号A”提供的海冰实时图像和反演的海冰厚度、海冰外缘线、海冰密集度和海冰温度等信息,进行了海冰预报业务化应用,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向公众和专业用户提供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