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3.“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海洋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卫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是卫星应用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卫星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我国建设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定位是,建成天地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品丰富、信息共享、服务高效的国家级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海洋一号”卫星下传的实时和延时遥感数据,经地面处理后制作成各级产品,向全国的海洋用户进行分发和服务,其中境外遥感数据是延时数据。为使“海洋一号”卫星项目顺利进行,1998年3月30日,成立了“国家海洋局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海洋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地面应用研究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立项。1999年5月,“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得到国家计委的立项批复。经过广大海洋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系统建设和星地对接试验任务,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它包括接收预处理、数据处理、产品存档与分发、应用示范、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通信和运行控制等7个分系统,并建设了北京、三亚两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和一个海洋水色遥感辐射校正实验室及一套小口径卫星数据通讯系统。
“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具有自动化运行、集中调度、多星数据接收、数据实时通信传输、分布式处理、多种产品制作、大容量存档、快速网络分发等先进功能,区别于国内已有的其他卫星地面站。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接收我国自己的海洋卫星数据,还能实时接收国外海洋卫星数据及气象卫星数据,从而缓解了国内对卫星海洋遥感实时资料的供求矛盾。它可以自主控制“海洋一号”卫星境内外探测计划,获得境外其他重点海域的水色环境信息,提高卫星的全球探测能力。在海冰预报、海温预报、大洋渔业、污染监测、海岸带应用和全球初级生产力方面开展的定量化业务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的发射和业务化试运行
1.发射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
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在山西太原基地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海洋界引以自豪的特殊时刻,因为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把中国的海洋事业推向了世界,推向了空间遥感海洋观测的新时代,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广大海洋工作者就像30多年前(1974年4月24日)收听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时的激动心情一样,收听、收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发射海洋卫星的新闻报道,国家海洋局组织了130人的参观团,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重大时刻。
“海洋一号A”卫星是一颗专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与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一起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升空,按计划经过7次变轨后,于2002年5月27日定轨在预定高度798公里的准太阳同步轨道上。5月29日按预定时间星载有效载荷开始进行对地观测,上午9时50分,北京、三亚地面接收站成功获得了第一轨海洋水色遥感图像,并验证了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2002年9月2日,在完成“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测试评审后,卫星的各项功能与性能得到验证,卫星试验任务圆满完成。2002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国防科工委主持举行了“海洋一号A”卫星的交接仪式和“海洋一号B”卫星研制协议的签字仪式。从此,我国的海洋卫星进入了业务化应用阶段和海洋卫星事业的正常发展时期。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业务化试运行的成功,是我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和海洋事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海洋事业能进入国际空间遥感观测俱乐部,进入先进国家行列,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计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委、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全力支持和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国广大海洋和涉海企事业单位、广大海洋卫星企事业工作者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的结果。它浸透了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的汗水与心血,作为海洋卫星的最大用户和主要受益者,我们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2.“海洋一号A”卫星的技术性能与业务运行模式
“海洋一号A”卫星首次采用了小卫星技术,整星重量约367公斤。卫星平台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设计寿命两年。其主要有效载荷为含有热红外波段的10波段水色扫描仪COCTS和4波段CCD成像仪。与国际海洋水色卫星相比,有明显特色,它更多地关注全球海洋和区域海洋相关要素。“海洋一号A”卫星定位于我国近海及海岸带环境监测,更适合中国近海赤潮、溢油、海冰等环境灾害监测和海陆相互作用区的大陆架、海岸带、河口、滩涂的动态测绘。受卫星体积、重量、能源的限制,“海洋一号A”卫星的观测区域只能实现境内实时和境外有限观测。实时观测区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海岸带区;境外区域采用星上记录、过境我国时回放接收。“海洋一号A”卫星的观测要素包括海水光学特性、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污染物、海表温度,以及海冰冰情、浅海地形、海流特征、海面上空气溶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