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统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东莞分部所长、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
2008年11月,在他的带领下,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开始在东莞松山湖筹建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如今,这一平台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共布置了108台服务器,可存储330T的数据,服务企业已有几百家,推出了“教育云”、“制造云”、“供应链云”和“创意云”等应用。在推出了一系列私有云的同时,公有云产品也即将推出。按照规划,今后,这一平台在松山湖的服务器将增至1000台,在外地还将设置1万台。
在季统凯看来,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必须要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云”。
加快构建“中国云”
问:当前,云计算的发展已呈风起云涌之势,为何强调中国要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云”?
答:在“数据为王”时代到来的今天,云计算构成今后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技术也将会成为国家产业安全、信息安全的导向性指标。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国际IT领域的热点,不仅诸多国际巨头已相继开展云计算布局,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对云计算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
由于云计算具有极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当前云计算正日渐被美国等少数国家高度集中和垄断,这给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当前,已有诸多国际巨头开始在我国布局云计算业务。在云计算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需要积极跟国外展开合作,同时必须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加快构建属于自己的“云”,掌握云服务的话语权。
发展云产业已有一定基础
问:我国在构建中国“云”方面的进展如何?
答:在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加快云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相当的技术积累,中科院计算所在云计算领域已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核心技术,其中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和“龙芯”通用CPU是云计算的基础硬件,可以保障我国在云计算体系中掌握核心的基础硬件;中国移动等一批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并推出了部分产品和试验平台。
不过,与我们的目标相比,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尚面临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应用也还存在不少缺陷,在云计算系统核心功能和管理、云存储模型和定位、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等方面的研究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是商业探索还在初步阶段,对如何充分发挥云计算作用、实现云计算的商业价值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
三是标准缺失。目前,云计算领域“百花齐放”,主要的云计算服务商有多家,但它们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之间不具有互操作性,直接影响云计算的大规模市场化和商业应用。
四是云计算的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由于云计算极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且直接面对世界范围的网络和服务竞争,是快鱼吃慢鱼、赢者通吃的生存业态,因此整合资金、管理、人力和上下游资源,加大投入,快速发展是云计算能否成功的关键,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整合能力和力度有所欠缺。
还需哪些方面的努力?
问:构建起中国“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
答:中国要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云”,需要有一整套国家云计算的发展战略,需要政产学研各界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第一,像推动下一代互联网、TD和3G发展一样,将云计算平台列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由国家各部委联合启动建设“云计算平台示范工程”,设立国家云计算重大专项,制订云计算标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云计算平台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推动我国云计算进入大规模研究及建设阶段并向商业应用迈进。
第二,响应国家人才政策,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相关技术积累为基础,整合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组建“国家云计算产业技术研究院”。其目标是切实在国内建立起云计算产业的人才高地和技术高地,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技术,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相结合的新途径,实现技术与产业并举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云计算承载大量客户的数据,从战略上中国的企业不适合在国外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国家应该把云计算和基础电信网络一样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来对待,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经营许可证。、
第四,希望国家牵头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这主要涉及到云计算操作系统、API接口、云计算和云终端连接的通道标准等方面。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走政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并吸收更多的企业代表参与其中,因为企业是真正要使用这些标准的,而标准也需要在应用中完善。
新闻链接
云计算是基于云研究、云资源、云计算和云服务的综合、绿色、智能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论: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