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上手卷逐渐打开的效果,其实是通过 LED灯按顺序打开关闭来实现的。Ezra Shaw/Getty Images/CFP图
在北京奥运会不但可以看到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更能看到奥运会组织者的努力和热情。为了让北京奥运会能够达到奥运历史上新的高度,组织者们使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可以说,从满目异彩的开幕式现场,到首都机场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到处都有新技术与新发明的身影。下面,就让我们历数一下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9大科技看点吧。
看点1 烟花浑身高科技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焰火燃放将“史无前例”(资料图片)
为了配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林匹克开幕式的进行,工作人员总共设立了73处烟火燃放阵地。全部阵地燃放烟火总数达到33866发。而在这次豪美的奇观背后并不只有惊人的数量,还运用了大量新技术。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烟花全部用硝基化合物以及多基化合物代替了硫磺,这样就可以减少烟尘的产生,并避免了硫化钾、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传统的烟花制作工艺需要用纸垫封口,形成压力舱,借助纸垫与舱内火药的爆发力,让烟花腾空而起。所以,“纸垫压力舱”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它也正是烟花的主要污染源。经过反复试验反复改良,奥运开幕式的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纸垫压力舱”的替代品,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其爆发效果高于“纸垫压力舱”,能够在烟花点燃的瞬间全部分解燃尽,不留下丁点纸屑和残渣。也就是说,奥运烟花的“身体”非常“高科技”。
29个大脚印被认为是本次开幕式的神来之笔。烟花画出的大脚印按照固定的脚步顺北京中轴线走到“鸟巢”主体育场,烘托了奥运盛会步步走近的冲击感。“大脚印”所使用的烟花,采取膛压发射技术,即在发射筒底下设置压力舱,通过火药装药的品种和多少来控制筒中压力的强弱。这种筒中的压力就是“膛压”,利用膛压发射技术可以准确地控制烟花弹飞起的高度。“大脚印”烟花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这让它可以从15千米以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两秒一步的速度走过来。这个过程中的误差,不过几毫秒而已。当第29个“大脚印”走到“鸟巢”上空时,时间上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还有的烟花采用了空气发射技术,用控制空气压力的方式来调整烟花的爆燃高度。
为了能够精确地控制一些烟花弹的爆燃时间,制作者在它们体内安装了电脑芯片。燃放之前可以先设定好程序,在燃放瞬间这个程序被电子点火系统激活,并控制烟花弹在特定的时间起爆。因为烟花弹在一定时间内的飞行轨迹可以提前算好,在此基础上,燃放者就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目标精确控制它的起爆时间、至高点和“着陆”点。在“鸟巢”燃放的烟花大量使用了这一技术。目的是使烟花爆炸时释放出的所有火星,在落到鸟巢棚顶之前完全燃尽。这样焰火的高温就不再会对“鸟巢”顶部的薄膜产生破坏了。原来,奥运烟花不但身体是高科技的产物,更装备了高科技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