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 (记者沈嘉)北京残奥村开村近半月以来,还没有收到运动员们对餐饮的抱怨,这让负责协调和运营的“副村长”邓亚萍引以为傲。
十四日晚七时,运动员餐厅的用餐高峰时间,奥运村副村长邓亚萍在此现身并接受记者采访。
餐厅里各国美食荟萃,每天供应的食品达四百六十种,但北京烤鸭更能牢牢拴住全球各地选手们的胃。邓亚萍说,“我们在奥运会上每天提供三百只烤鸭,结果供不应求。残奥会上,我们也是每天提供三百只烤鸭。北京烤鸭仍是这里最受欢迎的美食。”
“在奥运会时我们收到过一些抱怨,不过残奥会以来,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投诉。”邓亚萍对餐饮服务感到满意。
十四日是中国的中秋佳节,残奥村的餐饮团队还为各国运动员们提供了小巧精美的月饼。
邓亚萍说,“让外国运动员在这里过中秋真是个巧合,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非常重要,是团聚的日子,我们也想让各国运动员感到这里是个温馨的家。”
除了中秋节,残奥村还赶上了另一个重要节日——穆斯林的“斋月”。斋月从九月二日开始,残奥村为此调整了相应的供餐方案,在晚间和凌晨额外提供正餐服务。“我们和运动员之间有互动,他们提出想吃什么,需要什么菜品,我们都尽量满足。”邓亚萍说。
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工作让邓亚萍体会到,“最重要理念的是对不同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尊重。”
对于两个奥运会的感觉,邓亚萍认为,“在奥运会上,我们感受到了超越;在残奥会上,让我们学会了尊敬。”
邓亚萍认为残奥会让所有参与服务的人员学会了“感激”,“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服务残奥会的时候收获到了一次感动和精神上的升华。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珍贵的体验。”
如果奥运村的服务水平也能颁奖的话,邓亚萍认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一枚奖牌,这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