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名灵魂人物之一,全神贯注两年有余的陈维亚,标志性的络腮胡已经开始发白。开幕式举行已有好几天,主创团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开始庆功,而是依然每天被关在工作室里,拼命工作到凌晨,因为还有闭幕式在等着他们。
揭秘闭幕式
熄火方式将是最高机密
记者:您此刻应该轻松点了吧?
陈维亚:(摇头)是更加紧张了。我刚和艺谋他们开完一个长会。开幕式有很长的筹备时间,做方案有两年时间;表演前几次入场彩排,场地可以提前准备好。闭幕式不同,8月23日一整天都有比赛,到凌晨才能把场地让给我们走一下,24日上午还有马拉松比赛,鸟巢是起点也是终点。所以给我们的真正筹备时间只有24日中午12时到晚上8时。我们要布置舞台,大量机械要运到,“威也”要拉起来,还要让出一段时间给下届办奥运的伦敦做他们的“8分钟”,时间上非常紧张。我可以说,就技术层面上而言,闭幕式比开幕式的难度要更大。我十分头疼,我们的团队也在每天加班。
记者:您是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开幕式那么成功,您打算办一个怎么样的闭幕式?
陈维亚:在目前来说,闭幕式还有熄火方式是一个最高机密。开幕式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期待,而且要精确充分地表达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文化历史优秀精华,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精彩。闭幕式同样是举世瞩目的,但是风格上和开幕式完全不一样。
记者:作为三个灵魂人物之一,听说开幕式上您这个代号“黄河”的指令非常有效。
陈维亚:(笑)我是开幕式下半场的“黄河”,张继刚是上半场的。开幕式有1万多名演员,我们想了个办法,每个演员戴个“耳麦”,指令一定要统一,所以只有两个“黄河”。
我不可能对每个演员都发指令,那发不过来,因此只针对群体、灯光、焰火、音响等发指令。可以说,经过长期训练,到最后正式表演时已不需要“耳麦”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动作清楚到了每一秒该做什么。因此那天在开幕式的下半场,我基本上不需要发指令。
需要我发指令的是李宁的点火。当他“奔跑”一圈后停住时,我对他说,“李宁,准备点火!”然后,就是正式点火。开幕式那天晚上比较完美了,一切都按照计划指令进行。
记者:在你们的设计里,开幕式的动情点有哪些?
陈维亚:开幕式属于广场文艺表演,和电影等形式不一样,首先要抓大色块大动态,有强弱对比。其实我们也很重视动情点的运用,比如几个小孩的聚焦,比如五大洲的孩子笑脸,都是我们希望能调动观众感情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