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原国家土地局局长邹玉川表示,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土地发展的大趋势。要认真落实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切实加强城市用地审批方式的调整和管理,遏制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而中国土地学会秘书长黄小虎则认为,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应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很多地区的管理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应从适应整个形势的变化做适当的改革。
在此背景下,“造地”大旗俨然高举。而此届地交会也正是将“造地”这一话题放在了显著的位置,提出了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据悉,“造地”概念,即为“从土地中找土地”,通过对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理,用于新的建设项目。
无地“造地”,看似毫无道理,而专家却认为,“造地”并非妄想,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实现:一是从建设项目中“节”地。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关,坚决按照标准核定用地,认真核减多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设密度,大力倡导向上、向下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二是从土地整治中“找”地。进一步完善充实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加大补充耕地项目资金投入,多造地、造好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城中村”建设用地整理,盘活低效利用、空闲及闲置土地,为城市发展开拓新空间。三是从严管严查中“挖”地。严格执行有关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积极引导项目利用荒地、劣地和空闲地,减少非生产性用地。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新的土地闲置,抑制土地浪费,对闲置土地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
“改革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所在,优化区域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蒋省三在日前召开的“2007中国地交会”上直言。在此届地交会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首次直击中国现在“土地资源”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