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集团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整合工作的事业发展部部长吕俊杰就此告诉记者:在具体经办的过程中,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建设资金问题。像伊泰把原来的24个煤矿整合成目前的13个煤矿,总投资要37.8亿元。
尽管需要拿出200多个亿进行技术改造,但是三年攻坚已在鄂尔多斯市成为一件大事。为此,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相关举措能从实际出发公平公正调解各方利益,因此得到了矿主们的拥护。
伊泰的吕俊杰对记者表示:“内蒙古的资源整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鄂尔多斯的资源整合又走在了内蒙古的前列,我们很自豪。”扶贫煤矿的李德胜也告诉记者:“政府要求得严,而且收回成本也用不了几年,我们也采取了职工投资参股的形式进行集资,效果不错。”
要实现较高的回采率,必须实行机械化开采。但是,如此规模地大面积地实现现代化开采,建设和使用机械的人才突然有巨量需求,怎么解决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为此,鄂尔多斯市从全局出发,为解决现存的技术难题,夯实煤矿技改工程基础,他们实施了引进技术工程和引进人才工程。一方面积极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同开展采煤方法、设备选型的科研试点攻关,鼓励地方煤矿通过产权重组、矿权转让、合作经营、开采承包等方式与国内大型矿务局加强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先后有兖矿集团、平煤集团、天地股份等大型煤炭企业在该市开展了合作项目;同时他们还大力加强了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先后引进了53名博士生导师及硕士以上专业人员,委托内蒙古科技大学定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市煤炭技术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了适龄农牧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并充实到煤炭生产一线;为完善地方煤炭工业服务体系,举办了“鄂尔多斯首届采矿设备及技术人才博览会”,引进建设了一批煤机制造、设备租赁、机械维修项目。
10月初,记者又前往鄂尔多斯市进行调查。伊金霍洛旗的三年攻坚战正在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全旗60座实施技改的地方煤矿有11座煤矿已形成工作面,其中有4座煤矿设备已安装完毕,开始试生产,有75%的煤矿已订购了主要矿用设备,全旗技改投资已达16.5亿元。
记者又驱车前往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东集团的窑沟扶贫煤矿。2005年11月记者曾来该矿采访,当时这家煤矿正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帮助下进行技术改造。当时矿上车很多,到处是煤还有全身漆黑的工人,煤尘扑鼻,技改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如今技改已经完成,并且成为鄂市地方煤炭企业中建设的第一座机械化综采矿井。矿区内耸立着崭新的机械化采煤设备,煤从封闭的皮带输送,办公室、工人宿舍、活动场地等建筑很整洁,绿化也做得很好,空气清新,到处是煤尘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在地面下,割煤机正在“轰隆隆”地收获“黑色黄金”。
副矿长李德胜指着办公室墙上煤矿的整个工作面图向记者介绍说:“扶贫煤矿前身是乡办免圪岭煤矿,房柱式采煤方法。2005年把原有的免圪岭煤矿和牛连沟煤矿整合在一起,引进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总投资1.8亿元。技改后生产能力由原来的9万吨提高到120万吨,二期将达到年产30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由15年增加到48年,煤炭回采率由15%可提高到75%以上。”
“黑色革命”:每年可节约煤炭资源9000万吨
鄂尔多斯市发生的机械化煤炭开采革命,使能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鄂尔多斯市第一产煤大旗准格尔旗采访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三年攻坚战前该旗的资源回采率为25%—30%,攻坚战后回采率提高到了75%—80%;按照目前准格尔旗煤炭探明储量544亿吨计算,通过实施机械化改造,全旗在煤炭资源储量不变的情况下,至少可增加煤炭产出272亿吨。
这就相当于减少了272亿吨的煤炭资源浪费,如果把这些煤炭全部用来发电的话,可生产32亿多度电。
鄂尔多斯市政府预计,2008年技改全部完成后,平均单井年产量达到51万吨,回采率从2004年的30%提高到65%,采掘机械化程度从2004年的10%提高到65%,劳动工效由不足2.5吨提高到15吨,矿井平均服务年限延长一倍。并且计划到2010年,使地方煤矿全部实现正规化开采,回采率提高到75%以上。记者根据有关资料计算,按照该市2005年的产量,回采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等于少浪费约260万吨煤,可以多创5亿多元的产值;按照回采率从30%到65%的提高程度,到技改完成时,每年至少可以节约煤炭资源约9000万吨。这在全国减少资源浪费上都是非常可喜的进步。
记得在扶贫煤矿调查时,副矿长李德胜、姬海军在给记者讲从解放时到现在采煤方式的几代变化时说:“刚上机械化设备时,一些老工人也在怀疑‘这东西真的能采煤吗’,现在工人们都说‘煤长腿了,自己在跑’,工作强度降低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大家非常高兴。”
取缔房柱式、打眼放炮开采工艺,安全系数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频繁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并不能切断事故的根源,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改变房柱式、打眼放炮开采工艺。鄂尔多斯市的机械化采煤革命彻底告别了房柱式、通过打眼放炮采煤的历史。这种现代的采煤工艺不仅使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75%,还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时的10降至2007年的1—11月的0.03,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鄂尔多斯市的机械化采煤革命还使矿工们从繁重的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矿工总数大大缩减,作业人数的减少相应减少了伤亡的几率,留下的矿工也不是那些仅凭力气和运气的农民工,而是经过选拔培训,熟练掌握着一定现代化生产技能、安全防范要领、地质矿层知识等高素质的新型工人。这一变化,不仅生产效率有了保证,矿工们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记者到扶贫煤矿调查时,了解到该矿一线工人,本地人员只有20%,外来有经验的技术工人高达80%。一位2005年5月20日从鸡西矿务局来到这里的工人名叫王建军告诉记者:“因为我是从大矿务局来的,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在那边就担任采煤机组班长,我来了以后也担任了这个职务。和我同时从鸡西来的有10多个人。”
记者又与准格尔旗当地一位名叫孙良的工人做了详细访问。他告诉记者,18岁就开始在煤矿上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在好几个煤矿待过,现在来到扶贫煤矿,担任一个综采生产队队长。记者问他机械化开采与过去土法采煤有哪些不同时,他答:“以前用炮采、房柱式,井下无支护,完全凭经验凭感觉,非常容易出事,过去矿上人也多,采得煤却少,工人很累;现在一水儿的机械化,危险小多了,地下比地上还安全,出煤还又多又快,工作强度轻多了。”
在纳林庙二号井时,矿长许平贵在谈到生产安全时说,现在我们的矿井是“铜墙铁壁”。在矿口,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检修工人,也印证了矿长的话。这个手拿工具被记者拦住的中年人叫徐天才,2年前来自吉林阜新矿务局。“现在条件好,铁支架安全多了,我下井家里人可放心了。”说完笑笑,又忙去了。
记者还走访了一些旗县新建的安全生产监控网络中心。在控制室里,能够清楚地看到若干电脑屏幕中各个煤矿点的即时情况。
据了解,鄂尔多斯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定、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上,三年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高达12.2亿元,并且出台了6项硬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据调查,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连续4年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年产过亿吨,而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却是全国最低记录,该市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时的10降至2006年的0.15,后者与前者的系数之比为1∶67。更可喜的是2007年的1—11月份,鄂尔多斯煤炭行业百万吨死亡率只有0.03,低于国际平均0.5的水平,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流水平。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今年《当前安全生产的十个热点问题》发言中指出:2006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4746人,2005年是5938人,下降了20.1%。去年百万吨死亡率是2.041,前年是2.81,下降了27.4%。虽然去年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像波兰、印度等发展中煤炭大国百万吨死亡率在0.5左右,发达国家是0.03。所以从相对指标来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仍然是比较落后的。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煤炭以6860.62亿吨资源量居世界第一,而采煤百万吨死亡率也居世界第一,是其他国家的4倍到68倍多,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矿难最多的国家。
为此,国家安监总局一直在研究如何实现百万吨采煤死亡率大大降低的好办法,改变我国采煤百万吨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的现状。但是,一直也没有突破性进展,鄂尔多斯市的做法让人们看到: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