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获悉,同等数量的煤炭资源,鄂尔多斯市可开采出高于全国平均回采率(30%)的150%,即当地的煤矿资源回采率高达75%以上,这在理论上等同于为当地增加了一倍半的煤炭资源储量。
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6,如果他们的经验获得普及,通过全国其他主要煤炭产区的效仿,那么我国煤炭资源巨量浪费的现状有望得到很大改善。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2004年的煤炭产量195593.24万吨和30%的煤炭平均回采率计算,回采率提高1倍,全国每年将节约煤炭资源175000多万吨。如果回采率达到65%,那么,到2024年的20年间,至少将挽回590亿吨煤炭资源。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估计,增加收益约合人民币59000亿元左右。所以说,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不仅在同等资源量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出一倍半的煤炭,而且还能够为国家多创造出巨大财富。
那么,鄂尔多斯市的这一目标是怎么实现的?是否具有典型性并可以普及呢?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到该市的“高管层”、煤炭局、煤矿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中国煤炭回采率低资源浪费惊人
据资料表明,全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开采出来的煤量和可采储量之比)不足30%,大多数煤矿采出1吨煤炭要扔掉2吨,也就是说3吨煤炭资源才能出一吨煤炭;有些小煤窑甚至用四五吨煤炭资源采出一吨煤炭;发达国家的回采率一般是65%,也就是说3吨煤炭资源出2吨多煤炭。比较而言,我国煤炭资源浪费是惊人的,大量“黑色金子”在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宝明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我国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
中国煤炭行业协会2004年曾经发布一组数据,即:我国煤炭产量为19.5亿吨。我国煤炭产量每年增长1亿吨,据此计算,20年后,我国的煤炭总开采量将达到590亿吨。如果回采率仍然维持在30%的水平,那么至少还将有1180亿吨煤炭资源被浪费掉。
还有一个现实更让人对这个巨量浪费感到不安。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0%。而我国煤炭地质理论资源量为50000多亿吨,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可采储量只有1145亿吨,储采比非常低,按照目前20多亿吨的年开采量,还可采半个多世纪,大约到2060年左右中国的可采煤量将开采完毕,中国将由保储资源量第一的富煤国家变成贫煤国家,经济社会国防建设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据记者了解,发达国家回采率都在65%以上。为什么我国的回采率就一直徘徊在20%—30%之间呢?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工程师叶勇告诉记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房柱式、打眼放炮开采工艺,这种采煤工艺的落后与危险人人皆知,然而成本却十分低廉,农民工、土炸药、镐头铁锹、小四轮、木头支护甚至无支护,最多用台采煤机,就可以挖煤了。”加上矿主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深入很多矿区还发现,回采率低下的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估量的。目前影响最大的问题是采空区的地面塌陷、裂缝。低回采率的小煤窑以老鼠打洞式的开采使地表面数百米的地层结构遭到破坏,煤挖完后,区域生态环境几乎难以恢复。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被破坏了煤层结构的资源,由于接触空气很容易发生自燃,引发危及铁路公路等地面基础设施,甚至导致更大损失的地质灾害。
鄂尔多斯:75%回采率来自重新整合煤炭资源,全面实现机械化开采,下死令谁不达标谁关门
煤炭回采率低,一直困扰我国煤炭主要产区。该区域的大多数领导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这个大难题。人们都知道,要实现高回采率必须消灭小煤矿、重新整合煤炭资源,资源规模化才可能实施回采率高的机械化开采。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的所有权早已“名花有主”,整合资源等同于利益重新分配,加之资源又不易量化,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但“难”并没有吓倒鄂尔多斯人。2005年3月,鄂尔多斯市领导大胆地向这个“高地”发出了总攻命令。
据了解,2005年3月鄂尔多斯市政府发动了3年抢救煤炭资源攻坚战,决定在至2007年的3年内,通过大规模整合、关闭行动,将目前552座地方煤矿,压缩至300座。把土法采煤全面变成高档普采或者机械化开采,提升回采率。市辖所有煤矿回采率必须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到65%-75%,全市必须实现平均75%的回采率。时限一到,不达标的煤矿立即出局。
此令下达不久记者曾走访了一些煤矿主,当时他们反映:上机械化综采,筹措技改的建设资金最难。与其他股东的整合,得反复地酝酿、沟通、协调,闹矛盾的、上法庭的也不少;不需整合的,也在为做技改缺钱发愁。所以曾经有很多企业老板对市政府改革的决心持怀疑态度,迟迟不行动,求人说情,观望等待,尝试整合的部分矿主们也因为出现矛盾而停手了。
问题出来了,鄂尔多斯市选择的是强势出击。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李世镕代表市委市政府告诫观望等待的矿主们说:“观望等于关闭,等待就是等死!”
李世镕的话彻底堵死了观望者的后路。矿主们的观望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机械化开采1吨煤的成本比传统方法开采成本至少要高20元左右。同时,李世镕也告诉他们,上了机械化提高了回采率,节约了宝贵的资源,对国家、地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市委市政府定的事是绝不会改变。
于是,观望消失了,大家都主动配合了这次“战役”。
两年多过去了,他们的攻坚战目前已接近收尾阶段,成效比较显著。据该市煤炭局介绍,该市地方煤矿由2005年的552座压缩到2007年的276座,减幅50%;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市内24户重点煤炭企业的产量约占全市的煤炭总产量的70%左右;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大幅度提高,由整顿关闭前的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矿井服务年限较过去平均延长1倍以上;机械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由整顿关闭前的不足10%提高到65%以上,工效由整顿关闭前的平均2.5吨提高到15吨;煤矿生产规模明显提升,由整顿关闭前的9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以上,产生了一批单井生产能力达300万吨以上的伊泰、汇能、伊东、满世等大型地方煤炭企业集团。
同时,安全生产形式明显好转,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峰时的10下降至2007年1--11月份的0.03,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一流水平。
今年夏末秋初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行又来到鄂尔多斯市伊泰集团旗下名为纳林庙二号井的地方煤矿,所见情景出乎记者想象——矿区在蓝天下处处绿草覆盖、小鸟飞飞落落,两架湛蓝色像登机过道一样的皮带走廊高高地伫立着,矿区上走过五六个手拿检修工具的工人。更有意思的是“煤矿地面无煤”,在地表上人们几乎看不到煤炭,经过了解记者才知道,原来井下煤炭是通过密封皮带输入到筛分楼,经过栈桥到达有6层楼高的桶形储煤仓,再由给煤机定量卸到仓口下的载重卡车,运往全国各地。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不再是过去小煤窑那种脏乱差的面貌。
随行的该矿矿长许平贵告诉记者:“这些地面现代化设备是今年按机械化作业要求设计施工的,因为现在井下改变了原来土法采煤的开采方式和工艺,回采率能达到76%,设计生产能力是30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36年,这是以前回采率不足30%、年产最多几十万吨的小煤矿想都不能想的。”
副矿长张明亮还介绍说:“目前这个矿是由三个矿整合并进行技改,工程设计由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院承担,概算工程静态总投资41343.07万元,其中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达21532.33万元。截止到2007年7月1日,技改工程共完成投资33186.22万元。以前三个矿加起来的生产能力是180万吨/年,现在矿井采用的是国内一流的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生产能力增加120万吨,达到300万吨/年,而且2007年底能够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鄂尔多斯市在三年攻坚的过程中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克服了重重困难。
重新整合煤炭资源是摆在鄂尔多斯市市委、政府面前的最大难题。除了矿主们心理上比较难接受“老板变股东”外,主要是整合后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做技术改造,这对他们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