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1 16:21:28  |  来源:南京日报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建设,发展,城市,加快,推进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建设各类农业载体平台,高标准打造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支持白马高新区等40个重点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设施农业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5%,农业信息化水平达61%。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根据不同地区和乡村的个性特色,注重保护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做好重要空间、建筑和景观设计,保留乡村风貌,保护生态要素,留住田园乡愁,全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00平方公里、示范村80个、田园综合体5个。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乡村成为市民向往之地、农民幸福家园。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通过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才、土地、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方式,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用房力度,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扎实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范围,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统筹推进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领域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专项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用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继续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强力推进江北新区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

牢牢把握“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进一步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尽快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全省未来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

强化新区产业支撑。落实好江北新区创新创业十条政策,支持新区在人才引进、研发机构落地、创新创业等方面创新政策,着力打造全省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加速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建设好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中法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一批创新平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技术研创园等重点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推动现代金融要素集聚,加快建设基金城、金融科技园和资产管理中心,加速形成新金融业态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新区申报设立南京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大数据、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扩大有效投入,强化项目引领,加快推进一批龙头项目建设,力争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新区城市建设。高标准推动新区核心区建设,以新区研创园、中央商务区、国际健康城为开发建设重点,加快推进绿地金融中心、服务贸易创新大厦等一批地标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区规划展览馆、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尽快展示新区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名片。积极推动事关新区长远发展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宁天线南延工程,启动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两条江北新线建设。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完成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推进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建设,新开工仙新路过江通道,做好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准备工作。落实规划新理念、新技术,加快新区CBD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青龙绿带、骨干路网建设,提升新区城市治理水平,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推动新区改革创新。优化新区管理体制机制,理顺新区直管区、共建区和协调区关系,发挥好高新片区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动江北新区新材料科学园转型发展,加快浦口区、六合区发展步伐。进一步构建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探索高位协调、扁平化管理、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激励性考核评价运行模式。承接好46项省级管理事项权限和市级管理权限,加快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结时限最短、收费最少的国家级新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