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突出创新驱动和质量引领,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着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一是强化应用技术研发。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65亿元,支持在高端装备、智能机械、增材制造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助、研发平台建设支持等政策,促进企业更多研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二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创新园、创业园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对校所科技人员科技创业项目给予政策性股权投资支持,打开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流动的“旋转门”,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哈尔滨新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引进京东云创空间、阿里云创业大学等创业机构,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上下联动打造大直街校所经济带,支持龙门科技、创投孵化器集团做大做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突破70家,新增在孵企业350家。启动实施哈尔滨英才集聚计划,新建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0个、博士后双创实践基地15个。推进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项目和创业创新券项目400个,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不断放大科技创新与双创协同发力的乘数效应。四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发扬工匠精神,重点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和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本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加快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一是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增效益。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稳粮、优经、扩饲”,依托五常、双城打造国家级水田、旱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呼兰、阿城、宾县、双城、五常等5个“北菜南运”示范区县,“互联网+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发展到80个。积极推进松花江沿岸灌区“旱改水”和通河二甲沟、依兰丹青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三减”面积300万亩、黑土地保护项目20万亩。深入推进“两牛一猪一禽”规模化养殖,肉蛋奶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探索推广农产品点对点、特色定制、网上专卖等营销新模式,继续扩大五常大米、巴彦生猪、尚志黑木耳等知名品牌影响力,推动“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带动倒逼“种得更好”。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坚持市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县域主导产业,促进“原字号”多次加工、梯次增值。加快推进万润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伟业国际木材产业园、奥瑞德纳米陶瓷部件等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五常金福泰、木兰昊伟等50家市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构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方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10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权能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一二三产融合方向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120个。创建哈尔滨粮食交易所,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逐步构建起以企业和经营性组织为核心的服务“三农”支撑体系。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做好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综合改造。依托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谋划启动一批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广方正县村镇垃圾处理经验,创建美丽乡村100个,集中整治自然屯1000个,解决51个贫困屯2.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农村公路300公里,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创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