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3-06 10:42:4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西安市政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经济实力,政府建设,品质,创新,稳增长,生态

(三)紧盯高端优质,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全面落实我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积极运用“互联网+”理念,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实施渭北工业区与主城区及各组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加快三星二期、新舟700、北斗卫星导航、西安金龙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46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年内竣工投产30个以上,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继续做大做强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半导体等产业领域,实施“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产业基地,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围绕创建中华古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从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景观打造、服务设施、旅游产品等多方面着手,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升西安旅游的内涵和品质。着力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启动西安旅游(云)数据中心建设,健全旅游智能服务系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体验、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支持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狠抓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创建5A级景区步伐。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西安历史、民俗、宗教和山水文化等资源,重点抓好汉长安城文化景区、白鹿原文化旅游区、航空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联合丝路沿线城市打造一批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重拳整治黑车、黑导、黑社等旅游市场乱象,力争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

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继续抓好8个国家级和24个省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启动建设丝路国际会展中心,促进会展业与其他新型业态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会展名城,全年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180个。加快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西北金属物流工业园等现代物流聚集区建设,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推进多式联运,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推动西安金融商务区和高新科技金融、曲江文化金融等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成西安民间金融街二期建设,年内挂牌上市企业20家,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全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30亿元。深化文化科技融合,重点抓好智慧动漫文化产业园、陕西大剧院等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代表西安文化特色的大剧大片和精品力作,支持以关中民俗博物院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全力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出台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意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一区三带七板块”建设,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年内认定扶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家庭农场80个。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建设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40个、千亩示范方100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40个,全年休闲农业吸纳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超过18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力争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000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四)全面加快“新起点”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完善提升载体功能。落实我市“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以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论坛发展实体化进程。持续增强西安港功能,进一步完善口岸监管、检验等设施,年内建成粮食和肉类口岸,争取整车进口口岸获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国际采购中心。支持国际港务区建设融资租赁业聚集区,率先进行融资租赁业政策、功能和制度创新。以增量延线为重点,着力提高“长安号”运行质量。积极配合省上做好自贸区申报工作。

扩大区域务实合作。落实《西安宣言》确定的合作事项,加快欧亚创意设计园等115个重点项目建设。协力筹办第20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继续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打造国际合作发展实体平台。力争开通墨尔本、旧金山、迪拜等国际航线,推动空港陆港联动发展。支持市内企业、高校和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办好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开展跨境业务,推动我市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鼓励外贸企业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营销、服务网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加大对超导材料、输变电设备和工业缝纫机等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提升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

积极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申建陕西航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对外加工、服务外包等外向型产业,打造国际服务外包名城。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医院和社区,不断完善城市涉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推进西安领事馆区建设,确保10月底前首批4座统建馆?建成投用,力争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馆年内开馆。

(五)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制定《西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切实做好与西咸新区的规划统筹,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控制性详规、约束性体系规划全覆盖。以“城中河”的标准规划建设渭河,严格控制两岸生态红线和建筑、景观设计,年内启动渭河西安段滩区整治,确保南岸124公里堤顶路5月底全线通车。适时开展渭北工业区规划修改工作,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重点产业并重,加快渭北新城建设步伐。推进主城区优化提升、内涵式发展,精心打造“十大城市片区”?,着力提高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三个副中心”和“五个组团”建设?,支持高陵、阎良开展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继续加强9个重点示范镇和6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城镇发展格局。

大力彰显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做好城市设计,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坚决杜绝“洋、怪、丑”建筑。持续加大对古城墙、各类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力度,切实抓好大唐东市、丰镐、杨官寨、栎阳城等重点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深入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加快北院门、三学街、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开展优秀近现代建筑摸底建档工作。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路、管、线“三网”畅通工程,着力突破“断头路”“卡脖子”等“瓶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强力推进缓堵保畅工作,年内启动第三轮地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3号线通车试运营,6、9号线开工建设,4、5号线和1号线延伸段加快推进。完成学府环路、朱宏路—凤城四路立交等一批改续建工程,开工建设西阎快速通道和8条市政道路,打通开元路、凤城七路等5条断头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加快非机动车道建设,新建出行车位?5万个,新增、更新公交车1100辆、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适时启动城南客运站二期工程。协力推动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及西成高铁、西阎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和丈八北路等20项架空线缆落地工程,实施16项排水管网及积水点改造项目。完成李家河水源工程收尾、大峪引水提升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启动建设西南郊水厂。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各类政府信息资源整合,重点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构建西安“大数据”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城区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大力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顽疾,创建“百条整洁美丽示范街”。配套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我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开展物业市场专项整治。依法组织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鼓励企业、市民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