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这方面的法律77件。为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行政许可法。为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制定了行政处罚法。为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制定了行政复议法。为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制定了公务员法。在文化、教育、科技领域,制定了学位条例、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文物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在医药、卫生、人口领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在环境保护领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在司法、国防、国家安全、外交等领域,制定了监狱法、律师法、兵役法、军官军衔条例、预备役军官法、国家安全法、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国人入境处境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中国在行政法领域内的立法,涉及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这方面的法律59件。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了反垄断法。为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制定了预算法、统计法、个人所得税法、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等。为加强对经济的行业管理,促进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了铁路法、民用航空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外贸易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及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一大批法律。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这方面的法律18件。其中,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还制定了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包括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中国为保障职工和各类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还先后制定了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中国于1979年制定了刑法,以后经1997年的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刑法典。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并在1999年至2010年的12年中,先后通过了7个刑法修正案,使中国的刑法更趋完备。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这方面的法律10件,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三大诉讼法律,以及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等非诉讼程序法。此外,中国还制定了引渡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通过了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体系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同时它也向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在继续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中国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