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创新的差距与瓶颈
历年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家在肯定企业创新成效的同时,已经意识到企业在各项创新上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制度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还任重道远;在管理方面,企业管理的组织方式、决策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待改善。
同时,企业经营者也意识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竞争加剧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创新需求和标准的不断提高。2004年的调查表明,对于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感到满意的企业经营者比重分别为40.8%、37.9%、36.9%和25.9%(见图7)。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04年对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感到满意的企业经营者比重都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创新中应该加强的方面,2004年认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应该加强的企业经营者比重比2000年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4.7和16个百分点(见图8)。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机越来越强,标准越来越高。
图7 企业经营者对各项创新工作感到最满意的(%)
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创新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不少方面的创新还处于初级阶段。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在推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存在不少需要突破的瓶颈,包括观念创新难度大、管理创新相对滞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文化有待培育等等。
在制度创新方面,我国企业虽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企业经营者的制度性激励,市场体系与配套改革等。2000年的调查表明,企业制度创新还存在多种障碍,主要包括:政企职责不分(40.4%),产权制度改革滞后(39.1%),社会保障不健全(30.8%),改革法律法规不配套(27.9%),没有形成职业企业家队伍(24.6%),缺乏创新动力(22%)等(见图9)。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明显的瓶颈。2000年的调查中了解了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结果显示,“创新人才缺乏”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此项。其它依次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36.8%)、“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25.4%)、“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24.7%)、“创新动力不足”(23.2%)、“难以选择创新目标”(20.1%)、“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20.1%)和“知识产权保障不力”(16.1%)(见图10)。
值得注意的是,在妨碍企业创新的诸多瓶颈中,既有外部的制约,如政企职责不分、社会保障不健全、改革法律法规不配套、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等,也有内部的制约。企业内部制约创新的瓶颈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企业对创新缺乏系统思考和长远规划,缺乏创新的路线图。一些企业经营者感到“难以选择创新目标”正是这种问题的体现。
第二,部分企业没有有效地组织与创新有关的各种力量和资源,没有构建有效的创新价值链。“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另外,缺乏创新的人才和资金,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等很大程度上也与没有能够建立整合各种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的价值链有关。
第三,部分企业没有有效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源,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调动各种内在的创新力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000年有关妨碍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因素的调查中,都有一定比例的经营者选择“创新动力不足”。
突破这三个方面的瓶颈,正是企业家需要承担的带领企业创新进入新阶段的三个新任务:第一,设计创新的路线图,确定创新的目标和路径,解决做什么样的创新和如何创新的问题;第二,构建创新的价值链,整合各种相关的创新资源,解决调动哪些资源和谁一起共同创新的问题;第三,强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源,确保创新能得到有效激励,解决靠什么来推动创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