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06年外商在华投资情况
1、 1、可比口径利用外资略有增长,全口径外资略有下降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6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达到8007亿美元,增长47.7%,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达到3677亿美元,增长10%。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回升的背景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2006年,按全口径数据(含银行、保险、证券),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按可比口径(不含银行保险证券)为630.21亿美元,增长4.47%。在全球东道国中排第四位,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球总额的6.72%,与2005年所占比重相比下降了大约1.5百分点。
2、 2、制造业仍为主要投资行为,服务贸易领域比重略有下降
制造业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制造业新设立企业24790家,实际利用外资400.77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14.3%和5.6%,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9.76%和57.69%。
外商投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这六个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计占到了制造业总额的50.9%。
2006年,全国服务贸易领域(按WTO部门分类)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4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1.3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31%和-11.03%。非金融类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增长强劲,全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按WTO部门分类)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2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6.9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24%、增长25.79%。
3、 3、外商投资继续较多进入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
2006,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行业。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水平进一步提升。2006年9月,中外合资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汽车发动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山东日照市。该项目是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与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以建设面向全球的轿车发动机出口基地为发展方向,不仅向现代汽车集团在北京、盐城的制造基地供货,也向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捷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厂提供发动机配套,并直接进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全球供应体系。这是继2005长安集团与福特和马自达合资建发动机工厂、中国东风公司与美国康明斯公司在华合作开发新一代13升重型卡车发动机等项目之后,在华兴建的又一技术先进的发动机项目。
2006年,我国又陆续引进一批发展中国家从未得到过的先进技术项目。2006年10月,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之外建立的第一条飞机总装线落户天津滨海开发区。此前,无论是空客还是波音,最后的总装程序都很少在本土以外的地方进行,空客公司只在法国的图卢兹总部和德国的汉堡拥有两条飞机总装线。在中国合资建设的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包括总装、喷漆、测试和飞行测试4部分,总装线将完全按照空客公司欧洲生产线的标准、程序和工艺来执行,生产的飞机具有相同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英特尔已在大连建造一家芯片制造厂,投资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此前英特尔公司曾在上海和成都分别设立了大型测试及组装厂,不过始终没有在中国开展制造业务。大连芯片生产厂将是英特尔在中国投资建立的第一座生产厂,建成之后,它将是英特尔在亚洲最大的投资项目,也将是英特尔在亚洲首次设立此类工厂。
(( (二)利用外资趋势预测:继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1、 1、数额增速放缓,比重继续下降
从跨国投资理论和我国现实两个方面看,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资金流动从流入为主转向流入和流出双向并重,吸收外资的方式从新设企业为主转向新设和并购两种方式并重。从国内情况看,目前我国国内资金供给充裕,不少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能够生产愈来愈多的中高档产品。因此,仅从资金角度看,我国对外资的内在需求减弱,新设投资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力不断增强。
市场已经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反应。自2000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同时,增长速度放缓,明显低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外资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见图1)。2006年,全口径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4%,这个水平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近几年对外投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30%。2006年对外投资额达到161.3亿美元。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预计2007年,可比口径(不含银行、保险、证券)和全口径数据(含银行、保险、证券)利用外资均可能保持低速增长,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继续有明显下降。但绝对规模仍然不小,可以保持在650亿美元左右或者更多一些。
图1 外资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实际使用外资额(左轴,亿美元)
及其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右轴,%)
1、 2、我国还需要继续较多利用外资
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但利用外资的绝对量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研究表明,东道国国内资金盈缺状况仅仅是影响利用外资的因素之一,而且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全球跨国投资的现实状况是,资金充裕的发达国家吸收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跨国投资,美国和英国是资金最充裕的国家,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但同时也是吸收跨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仅仅从国内资金供给是否短缺的角度,无法解释跨国投资流向的基本格局。
这是因为资本流动是其它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组的主要载体。在每一个细分的产品市场上,各个企业特有的优势资源是不同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优势,需要不断重组和更有效地配置内外部资源,而这个过程往往通过资金流动加以实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所吸收的外资中更多地搭载着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等竞争要素。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分解价值链,有愈来愈多的产品和制造、服务环节可以进行全球分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以FDI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因此,吸收外资与吸收国外各种优势要素往往是同一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各个层面都因资本流动而密切连结。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吸收外资,就是要通过吸收外资更多地吸收全球各种优势资源。
3、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1)
(1) (1)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过去多年,先进技术的跨国转移十分有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海外生产网络不断扩展,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先进技术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许多新技术研发出来后很快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开始较快向海外转移研发能力。这些现象表明,经济全球化正在由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向科技全球化的方向拓展。由于有大量新技术在跨国转移,因此外部技术的重要性增加。即使那些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更多地转向利用内部外部两种技术资源。据OECD专家的研究,在1992-2001仅仅10年间,美国、日本和欧洲跨国公司中,外部技术资源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已经从平均不到20%迅速上升到了80%以上。“在创新领域,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购买方式在世界市场获得技术。”
(2) (2)跨国公司加快向我国转移新技术和研发能力
随着国内竞争加剧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外商投资企业要在我国市场上立足和发展,使用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起码的条件。2002年以来,随外资进入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基本上已经是跨国公司在母国最先进和比较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较早时期投资的企业也不断向高端制造延伸。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大量的研发机构。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到2005年8月,外商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接近750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有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的首选,美国以41.2%排在第二位,印度以29.4%排在第三位。这个趋势表明,以FDI为载体,能够更多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3) (3)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
最近几年,通过利用外资,吸引了较多原先在国外工作的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其中有不少是相关领域中杰出人才。开发出我国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CMOS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和一批技术骨干均为海归精英,其中有20多位是来自Intel,SUN,IBM,HP,KODAK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资深软硬件、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专家。这种类型的外资企业,虽然其资金、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市场等高度国际化,但企业主体在我国国内,并不是任何国外大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这种以外资为载体、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的趋势还会继续。
2、 (4)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机遇,大力承接全球服务外包
近20年来,全球跨国投资更多的向服务类部门集中。2001-2002年和1989-1991年相比,投资到服务业领域的FDI从50.56%上升到了65.26%。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与上述趋势有明显错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利用外资仅占利用外资总额的22%,明显低于全部国家65%和发达国家71%的水平,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9%的水平。
最近几年,促进服务业发展受到国内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此相应,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承接全球服务外包被摆在重要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国内劳动力结构和新的就业压力也促使服务业加快对外开放。2003年以来,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加速向我国转移服务外包业务,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集中在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都超过3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长也都超过10%。在软件、数据处理、商务中介、动漫制作、设计、研发等领域,我国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都已颇具规模。
未来相当时期,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将成为我们利用外资的重要新领域。我们的观念、体制、政策和教育结构等都要适应并促进这种新趋势。
3、 (5)适应全球趋势,吸引跨国并购投资
过去多年,我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主要采取新设投资方式。实际上,收购兼并是全球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过去10多年来平均占跨国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采用收购兼并方式利用外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当东道国的生产能力过剩时,如果通过新建企业的方式利用外资,会增加新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剧竞争,对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都不利。并购方式可能不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只是现有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对并购后的企业经营比较有利。二是可以共享资源。企业之间通过并购合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对方的技术优势、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和分销网络等优势资源。三是帮助现有企业脱困。市场竞争总会使有些企业陷入困境,新设方式吸收外资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只会使这些企业更加困难。因此,拥有技术、品牌等优良资产的困难企业寻求以并购方式吸收外资。四是减轻失业压力。新设投资和并购投资都能提供就业机会,但是并购投资保留原有企业中的就业岗位,不会引起因企业倒闭而产生的集中失业问题,社会压力较小。
由于并购投资的上述特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大量采用收购兼并方式。据商务部统计,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05年,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
以购并方式吸收外资需要三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东道国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以新建方式投资后的经营难度增大;二是东道国产权交易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存在支持购并活动的法律框架,企业信息透明可靠;三是东道国企业质量相对较高,企业资产中含有并购方所重视的优势资产。考虑这些因素,可以预计未来外资购并的案例会继续增加。
4、 (6)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投资
今后一段时期内,有利于外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投资的因素增多,要因势利导,加大引导和鼓励力度。一是中西部等地区的相对优势有所上升。沿海地区的土地、环境容量等问题压力加大,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引导外资转移的市场条件开始形成。二是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内地利用外资带来新机遇。特别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服务产品的出口不需要实体交通运输能力,主要通过互联网和其它通讯技术提供,因此投资地理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沿海地区并没有突出优势。中西部地区一些教育和人才基础较好,有一定相关产业基础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明显优势。三是外资购并有利于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企业实力增强,优质资产增多,不少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因此,这些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加,自身筹码和谈判能力也在增加,有利于更多地通过利用外资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