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国际竞争是国际互动的一种普遍形式。国际竞争力,既是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国家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与国际互动的激烈程度和国家参与程度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国际竞争力没有统一定义,也没有标准的评价方法。基于国际现代化研究的需要,我们进行简化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1、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方法
(1)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原理
从国际现代化的角度考虑,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开放和竞争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保持和提高国民收入、生产能力、国际份额和国际地位的能力。虽然国际竞争发生在世界现代化的各个领域,但是,市场竞争和科技竞争是最直接的竞争形式。国际竞争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竞争的过程非常复杂,竞争的结果和影响非常深刻(图4-10)。国际竞争力评价是相对的,主要反映国际竞争的竞争因素、影响因素、竞争过程和竞争结果的定量特征。
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原理是:
假设一:国际竞争的竞争因素和竞争形式非常多,如市场竞争和科技竞争等;
假设二:国际竞争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国民素质、资源禀赋、政府素质和国防素质等;
假设三: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与国际竞争的竞争因素、影响因素和竞争结果正相关;
假设四:国际竞争的各种因素(竞争因素、影响因素和竞争结果)可以定量比较;
假设五:存在一个标杆国家,她的国际竞争的各项指标的数值是世界最大或水平最高;
假设六:国际竞争力是相对的,某项指标的竞争力等于它与标杆国家相比的相对值;
那么:国际竞争力指数等于国际竞争的各项因素的相对值的加权平均值。
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竞争能力、竞争意愿(文化倾向)、国际竞争环境等紧密相关。国际竞争力评价是有限评价,评价对象是国家参与和影响国际竞争的因素的相对大小或水平。
(2)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参与国际互动和国际竞争的一种能力,它与国家规模和国家水平正相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类指标:总量指标、结构性指标、人均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由于经济、人口和国土规模等国家差别非常大,定性指标难以精确,评价指标的结构,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总量指标比较多,质量指标比较少,评价结果就对大国有利。指标权重的影响也较大。国际竞争力的可比性和政策意义,受到不少争议。
如果不采用总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只采用人均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来评价国际竞争力,可以降低国家规模等的影响,改善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国际可比性。我们把采用质量指标(人均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来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简称为人均竞争力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结构的不同,国际竞争力评价,可以分为客观竞争力和人均竞争力两类。
客观竞争力评价(Objective Competitiveness Assess),采用总量指标、结构性指标和人均量指标,评价国家的客观国际竞争力,主要反映国家竞争能力的大小;与国家规模正相关。
客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6个二级指标(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国民素质、资源禀赋、政府素质和国防素质)和18个三级指标(表4-9)。竞争因素的总权重为60,影响因素的总权重为40。市场竞争的权重为40,科技竞争的权重为20;国民素质、资源禀赋、政府素质和国防素质4类影响因素的权重各为10。
表4-9 客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性质
|
二级指标(S)
|
权重
|
三级指标(T)
|
指标含义
|
单位
|
2004年标杆
|
竞争因素
|
市场竞争
|
40
|
生产效率
|
人均GDP
|
美元
|
54464
|
出口份额
|
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例
|
%
|
9.14
|
对外投资份额
|
FDI流出占世界比例
|
%
|
19.22
|
科技竞争
|
20
|
创新效率
|
技术出口/科技人员a
|
美元/人
|
443252
|
发明专利份额
|
发明专利占世界比例
|
%
|
40
|
科技论文份额
|
科技论文占世界比例
|
%
|
31
|
影响因素
|
国民素质
|
10
|
国民教育
|
大学入学率
|
%
|
87
|
劳动力素质
|
劳动力文化程度b
|
%
|
100
|
信息化水平
|
互联网普及率
|
%
|
78.8
|
资源禀赋
|
10
|
土地资源
|
人均农业用地
|
公顷/人
|
19
|
淡水资源
|
人均淡水资源
|
立方米/人
|
138775
|
能源资源
|
人均能源生产
|
千克油/人
|
51120
|
政府素质
|
10
|
政府效率
|
创办企业所需时间
|
天/项
|
2
|
知识投入
|
科教经费/GDPc
|
%
|
12.45
|
基础设施
|
汽车普及率d
|
辆/千人
|
576
|
国防素质
|
10
|
军人素质
|
军人文化程度e
|
%
|
100
|
装备水平
|
军人人均军费
|
美元/人
|
900107
|
武器质量
|
军人人均武器贸易
|
美元/人
|
69750
|
注: a技术出口指技术转让收入,科技人员指从事R&D(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研人员。b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比例。c包括科技经费和公共教育经费,科技经费为R&D总经费。d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汽车普及程度可以反映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e没有统计数据,暂时用中学入学率代替;中学入学率可以部分反映年轻人的文化程度和新入伍军人的文化程度。
人均竞争力评价(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ssess),采用人均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评价国家的人均国际竞争力,主要反映国家竞争优势的大小;受国家规模的影响较小。
人均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6个二级指标(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国民素质、资源禀赋、政府素质和国防素质)和18个三级指标(表4-10)。竞争因素的总权重为60,影响因素的总权重为40。市场竞争的权重为40,科技竞争的权重为20;国民素质、资源禀赋、政府素质和国防素质4类影响因素的权重各为10。
表4-10 人均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性质
|
二级指标(S)
|
权重
|
三级指标(T)
|
指标含义
|
单位
|
2004年标杆
|
竞争因素
|
市场竞争
|
40
|
生产效率
|
人均GDP
|
美元
|
54464
|
人均出口
|
人均出口
|
美元
|
35819
|
人均对外投资
|
人均FDI流出存量a
|
美元
|
53126
|
科技竞争
|
20
|
创新效率
|
技术出口/科技人员
|
美元/人
|
443252
|
人均发明专利
|
发明专利/科技人员
|
项/人
|
0.58
|
人均科技论文
|
科技论文/科技人员
|
篇/人
|
1.48
|
影响因素
|
国民素质
|
10
|
国民教育
|
大学入学率
|
%
|
87
|
劳动力素质
|
劳动力文化程度
|
%
|
100
|
信息化水平
|
互联网普及率
|
%
|
78.8
|
资源禀赋
|
10
|
土地资源
|
人均农业用地
|
公顷/人
|
19
|
淡水资源
|
人均淡水资源
|
立方米/人
|
138775
|
能源资源
|
人均能源生产
|
千克油/人
|
51120
|
政府素质
|
10
|
政府效率
|
创办企业所需时间
|
天/项
|
2
|
知识投入
|
科教经费/GDP
|
%
|
12.45
|
基础设施
|
汽车普及率
|
辆/千人
|
576
|
国防素质
|
10
|
军人素质
|
军人文化程度
|
%
|
100
|
装备水平
|
军人人均军费
|
美元/人
|
900107
|
武器质量
|
军人人均武器贸易
|
美元/人
|
69750
|
注: a 人均FDI流出存量为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其他同表4-9。
(3)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国际竞争力评价包括三级评价:单项指标竞争力评价、分类指标竞争力评价、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评价的标杆值(Benchmark)为某项指标的当年最大值或最高水平值。
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模型为:
Cj = 100 ×( Tj / Tjb)
Cs = ∑ Cj / n
ICI = ∑(Ws × Cs)/100
其中,Cj为j号指标的竞争力,j为指标编号,Tj为j号三级指标的实际值,Tjb为j号三级指标的标杆值;Cs为二级s类指标的竞争力,n为s类指标的三级指标个数;ICI为国际竞争力指数,Ws为s类指标的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