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强整合,实现资金大投入。
在项目资金整合上,我们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合力抓好整乡推进中应共同实施的各项工作,真正形成了“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资金整合捆绑机制,扎实推进示范区项目建设。截止12月20日,2012年计划实施的122个子项目中已动工实施117个,其中已完工49个,在建68个。已整合资金1.9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0.38亿元,行业扶贫资金0.89亿元,社会帮扶资金0.23亿元,群众自筹0.41亿元。
(三)强特色,实现产业大培育。
我县牢固树立“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不是真正的扶贫,没有产业支撑的整乡推进不是真正的整乡推进”的理念,按照“选好产业、引好龙头、上好项目、创好机制”的思路,在桑蚕、甘蔗等传统产业增量提质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特色产业。
一是推动种植连片开发。按照公司带动、大户带动、典型带动的思路,先后引进金果、银河、远旺、新中盛等四家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连片种植以红心香柚为主的示范基地1.2万亩,目前已备耕种植红心香柚6000多亩,定植520亩。积极推进“54321”工程帮扶模式,力争2013年春季在金桥村完成1万亩核桃种植任务,目前已完成挖坎6000多亩。
二是推动养殖规模发展。积极探索“园区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扶贫模式,重点在“名、特、优、新”上下工夫,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力推进示范区养殖规模发展。目前,示范区已培植竹鼠、香鸭、土鸡等特色养殖大户11户,建成各类养殖场11个,完成网箱养鱼200㎡。通过示范带动,规模养殖已惠及示范区6个村220户贫困户。
三是推动劳力有序转移就业。积极为示范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信息,组织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劳务输出和就业服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据统计,示范区富余劳动力到区外务工3000多人,在区内其他市、县务工2000多人,实现乡内就地就业200多人。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集中打造,示范区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发展初步形成、带动致富增收初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强技能,实现素质大提升。
涉农部门紧密结合“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和示范点建设,围绕增强致富本领、提升领富能力、突出帮富成效,对示范区群众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能培训。
一是注重思想引导,提升领富意识。涉农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门对示范区先富起来的能人进行培训,增强能人领富意识,提高领富能力,牢固树立“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是真富”的观念,主动带领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近8个月来共举办致富带头培训班9期360人次,举办农民实用培训班25期3000人次。
二是强化技术引导,提升领富能力。针对示范区致富带头人产业门类不一、地域差别大的实际,采取“能人带动贫困户、产业带动千万家”的形式,为致富带头人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到户扶贫贴息贷款150万元,在顶新村开展扶贫互助资试点,滚动发放扶贫周转金25万元,共受益农户600多户,由于有资金作保证,增强了致富带头人的领富能力。
三是突出成果引导,带动群众致富。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群众近200多人到河池远旺菌业公司参观云耳种植示范基地,组织群众80多人到福建等地参观红心香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群众200多人到大化县参观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增强了示范区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
四是开展经验交流,拓宽致富门路。邀请致富能手、企业主、专家和技术人员等,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帮助50个返乡农民工理清思路,协调金融部门增加小额贷款60多万元,支持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带领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