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
331服务平台县级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为纽带,乡镇以“三农”服务联动中心为纽带,村级以“三农”服务站为基础,构成了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3家涉农金融机构,联手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信贷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相关部门、村级金融协理员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架构:一是建立一支草根服务队伍,设立服务点,提供融资、信息、物流等综合服务;二是采取网络在线服务、线下非网络服务两种服务方式;三是政务、村务、商务相结合;四是“信贷+项目+技术+信息”四位一体;五是建立语音、短信、互联网、网络传真、LED显示屏五条信息通道。
331服务平台坚持“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中介对接”原则。县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县农办(扶贫机构),由农办(扶贫机构)、人行负责人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县农办、县人行、县银监办、县农行、县信用社、县邮政储蓄银行、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计生协会、县妇联、团县委、县财产保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县农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县统计局、县计生局、县工商局、县残联、县新农合办为成员单位,试点工作纳入三农联动服务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推进全县试点工作,及时跟踪试点进展情况,加强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指导、监督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切实履行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金融协理服务、贷款担保三大职责。金融部门提供金融服务;相关部门协助农民信息采集并提供相关支持;乡镇人民政府要指导村级组织开展具体服务。
(二)摸清人口、农业、市场三张底牌
人口资源是331服务能动因子。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育一代新型农民,要摸清人口、文化、年龄、性别等结构,劳动力就业转移及本土劳动力利用状况,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充分尊重并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市场资源是331服务的主导。农业的发展要从以往主要关注生产环节和生产者,转为更多的瞄向市场和消费者,根据市场的消费规模、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潜力、消费方式的变化,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农业产品。农业资源现状是331服务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充分考虑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范围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这是实农业现代化的基础。331服务平台从 人口、 市场、农业三个方面从手,综合人口、 市场、农业三个因素,评审贷款项目,匹配贷款额度,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摸清人口、市场、农业三张底牌,破解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是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一大难题。农村熟人社会信息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是331服务平台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农村熟人社会”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音、短信、互联网、传真等方式结合,并整合政府部门相关信息,较为经济、便捷、系统地 摸清人口、 市场、农业三张底牌。根据这一原则,331服务平台与“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闽政办〔2012〕113号文件和省农办闽农办〔2012〕62号文件精神,屏南县对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进行了提升、完善。一是农村信息员与村级金融协理员实行重叠设置;二是农村信息点与金融协理点合两为一;三是完善语音短信服务平台、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完善农户信息数据库、开发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三)开展“信贷+项目+技术+信息”一站式服务
“信贷+项目+技术+信息”服务模式通过为农户推进担保贷款,并整合多方面资源,建立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项目指导、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在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信贷+项目+技术+信息”服务模式具有很强“造血”扶贫功能及“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2009年福善村12户种植白木耳项目。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通过农信社为农户推介担保24万的贷款,镇政府按每个白木耳生产棚补助2000元,县食用菌办负责技术指导并聘请技术人员一名负责驻村指导,推动福善村白木耳项目的发展。2011年,福善村白木耳从2009年12户24万袋,发展成为48户260万袋。 促进16户外出务工农户返乡种植白木耳。 2012年,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建立了益农培训中心,整合“双百行动”、“郭氏基金会培训项目”、“食用菌培训示范项目”、“阳光工程”、“大中专毕业生培训”等资源,建立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平台,并将培训延伸到“五新”农业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