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

发布时间: 2014-10-10 15:39:3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湖南省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湖南省 扶贫开发 共同富裕 农村 加快发展 不断进步

五、工作重点

15. 加快发展产业。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是开发式扶贫的根本出路。贫困地区各市州、县市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全面推进“四化两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依托优势资源,培育特色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口粮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养业和林业。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选择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能够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项目。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物流,建设以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配送为重点的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边贸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合理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16. 完善基础设施。继续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先导工程来抓。加快贫困地区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对接,推进贫困乡村通畅工程建设,所有贫困乡村内乡村道主干网基本硬化。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重大水利枢纽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山塘清淤扩容,完善小微型水利设施,提高防洪减灾、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实施贫困乡村和农户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农村邮政基础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17. 强化科教支撑。依靠科技和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技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建设一批连片良种繁育基地。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公办幼儿园。加快合格学校建设,重点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优先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支持优秀师资到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8. 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等公共卫生和医疗康复服务设施条件,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2015年前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切实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农村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做好村庄规划,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落实农民工就业、进城落户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9. 推进生态建设。保持生态良好,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把扶贫开发与建设绿色湖南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封山育林,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和太阳能,带动改水、改厕和改圈。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搞好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大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六、深入开展专项扶贫

20. 推进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按照“低保解决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要求,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帮助其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落实扶持政策,搞好有效帮扶,做到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个扶贫对象户有帮扶责任人、工作联系人。“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年安排40%左右的财政扶贫资金扶贫办专项用于支持造册扶贫对象户的项目开发,并随着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投入。

21.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以县为单位、以村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按照“一定两年、集中扶持”的要求,省安排到国定贫困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每个村两年不少于100万元,对省定贫困村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制定和实施《湖南省整村推进后续扶持管理办法》,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22. 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按照国家和省以工代赈规划,围绕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实施基本农田建设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新改建乡村道路30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00公里;修建独立桥涵2000延米;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20个贫困连片重点乡镇水、电、路、桥、田的综合开发。

23. 切实推进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培育壮大柑桔、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肉牛(羊)、生猪、奶业、高山蔬菜和旅游等十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链接1000万亩左右优势产业基地,带动100万以上农户增产增收,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24. 完善落实雨露计划。大力实施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全省帮助6万名扶贫对象完成两年制职业学历教育,并成功实现转移就业;培训2万名贫困村“村官”和科技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员100万人(次),每个贫困家庭有1—2人接受培训,并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就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资金补贴形式。

25. 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按照“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二五”期间,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搬迁贫困农户1.2万户5万人,同时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条件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安居房、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工程、通电工程、通路工程、社会公益事业设施等,确保贫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任务的实现,并且实行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26. 积极开展扶贫试点。立足于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与效益,有序开展扶贫到户、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加快发展、搞好贫困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帮扶特殊贫困群体等扶贫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彩票公益金扶贫、连片开发、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试点,积累工作经验,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27. 扶持革命老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县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环境建设、民生工程项目,推动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县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发展面貌明显改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